1、 i 目目 录录 摘要. 1 摘 要: 1 1 引言 . 2 1.1 项目背景 2 1.2 需求分析 2 2 系统分析 3 2.1 可行性分析 . 3 2.1.1 技术可行性 3 2.1.2 经济可行性 3 2.2 需求分析 3 2.2.1 功能需求 3 2.2.2 性能需求 . 4 2.3 开发环境 5 3 设计工具及关键技术. 5 3.1 Tomcat 简介 . 5 3.2 JavaWeb SSH 开源框架. 6 3.3 Ajax 简介 . 6 4 监察系统设计与功能实现 7 4.1 总体业务流程 . 7 4.2 总体功能结构模块 8 5 系统测试 8 5.1 登录界面 8 5.2 单位信
2、息登记 . 9 5.3 投诉 . 9 5.4 投诉处理 12 5.5 立案登记 14 5.6 立案审批 15 5.7 案件处理 17 5 结束语 18 参考文献 19 Abstract 20 1 劳动监察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劳动监察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德州学院 信息管理学院,山东德州 253023) 摘要 摘 要:本项目目的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 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意见的通知要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人 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从 2011 年起在全国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两网化”建 设,是转变监察执法模式、提升监察水平、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加强“劳动保障监 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施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二五”期间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该系统框架是基于 J2EE 的 B/S/S 架构,满足平台无关性,控 制层采用 Struts、持久化层采用 Hibernate,并引入部分 Spring 的功能。提供了一套可参考实现的 UI 组件,包括表格、表单、树及输入框等基本 UI 组件。系统管理功能包括机构管理、权限管理、 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及参数管理等基础功能1。 关键词:J2EE;两网化;劳动监察 2 1 引言 1.1 项目背景 为有效实施劳动保障监察,保障劳动保障法律
4、法规贯彻实施,加强对用人单位劳 动用工行为的监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劳 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全 国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网络化(以下简称“两网化”)管理工作。要求试点先 行,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人社部发20094 号)。 在全国建立劳动保障监察 “两网化” 管理体制, 形成覆盖城乡的劳动用工监控网, 建立统一规范、高效便捷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信息联系和监控管理平台,保障劳动保 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2009 年至 2010 年,在部分城市进行劳动保障监察“
5、两网化”管理工作试点。2011 年起, 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在各地全面推广,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为贯彻落实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劳动 关系和谐稳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40 号)要求,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和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从 2011 年起在全国开展劳动保障监 察“两网化”管理工作。“两网化”建设,是转变监察执法模式、提升监察水平、加 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加强“劳动保障监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施监察 “两网化”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的重要任务。 1.2 需求分析
6、 劳动监察业务主体围绕案件进行,来自投诉举报、网格动态监控、主动监察等发 现的违法信息经过预立案登记或案件登记后进入审批阶段; 审批通过后案件进入处理 流程,经过案件处理后最终结案归档。 部颁劳动关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要求如下: 建设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网格管理的模式,形成全覆盖、全方位、 全过程监督检查的新型劳动保障监察机制。 建立用人单位和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和各级监察网络管理平台, 通过现代技术手 段,实现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现代化,全面提升监察执法效能,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和经济社会发展。 加强实现整个监察过程的内部流程控制, 使整个办案过程能够严格的遵照法律法 3 规的既定程序进行。建立各种监察信息的电子档案,并提供统计分析,为经办机构提 供决策支持。 2 系统分析 2.1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 解决。通过分析解法的利弊,来判定系统目标和规模是否现实,系统完成后所能带来 的效益是否达到值得去投资开发这个系统的程度4。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可行性可从 以下两方面考虑。 2.1.1 技术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