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表 明, 习惯的形成就像播种应该及时一样, 也有一个最佳期。 譬如, 学者们通过调查研究认为, 5 岁是儿童形成使用筷子习惯的最佳期;3 岁是对儿童进行解扣纽扣训练的最佳期等。1978 年,75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 “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 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 “是在幼儿园。 ”又问: “在幼儿 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 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
2、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 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因此,作为父母,应根据幼儿成 熟的机能适时进行某种品德或某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好雨知时节” 。 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关键词关键词: 幼儿 行为习惯 方法 策略 1 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一种 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 每个人都有自己多方面的习惯, 如生活习惯、 学习习惯、 文明习惯、工作习惯、交往习惯等等。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
3、 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学习、实践和环境中逐步形 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比较容易,而要改变多 年形成的习惯却比较困难。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总结说: “好习 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 不少家长为孩子种种不良习惯十分烦恼,在教育上感到困惑,究其原因大多是由 于家长在孩子的早期忽略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与训练, 良好的习惯必须自小开始培 养。 然而今天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非常困难的, 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 母,甚至爷爷、奶奶,
4、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我们可能也 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 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 学前期是人生旅程的重要奠基时期也是儿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得多,养成良 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 质量,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和幸福,可以说,习惯是体现一个人素质的重要 方面。古人说的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帮 助引导幼儿形成有益于其终身发展的习惯,是我们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良好
5、行为习惯的内容很广:爱祖国、懂礼貌、讲卫生、正确地洗手入厕、文 明进餐、遵守公德、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生活自理、生活安全等等。 如何正确的对幼儿进行引导, 帮助他们在关键期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 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一、遵循科学的原则遵循科学的原则 2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不是任意进行的。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幼儿 的身心发按照规律和特点,具体的家长可以遵循以下 5 个基本原则: (一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欧美著名家庭教育家认为: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础 上的,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再好的学校教育也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 什么样的教育
6、观塑造出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一定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 重视孩子的“第一次” ,因为这是良好习惯的开端。许多家长正是在教育中没有 抓住“一”字关,不但没能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给以后的教育带来了 后患。 如:我的一个同事有一个正在上小班的女儿蓉蓉,有一次吃饭,她把最喜欢 的番茄炒蛋拖到自己的面前,不准别人吃。妈妈告诉她这么做很没礼貌,她索性 甩掉筷子不吃了。本以为打了胜仗的蓉蓉等着妈妈哄她吃饭,没想到妈妈不仅不 理她,还把菜全部吃掉,将她冷落在一边不管。过了一会儿,她见没有转机,就 主动跟妈妈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这样了。这时妈妈耐心地跟蓉蓉说: “这样做 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很没有礼貌,别人会不喜欢! ”然后重新做饭给她吃。这 “第一次”的教训不仅让蓉蓉改掉了这个毛病,从那之后,她凡事都会先让着别 人。只有不轻易放弃“第一次”的教育,才会杜绝以后的第二次,第三次 (二二)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激励方法要适时、适当 目前广大教师都认识到赏识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作用, 注重通过赏识教 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自信心来源于成人不断的激励和表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