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这次实习,个人还是非常肯定学校所做的实习计划的要求,也 非常希望和渴望在这次实际工作中能像业务实习大纲所要求的那样通 过业务实践,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自己初步了 解职业建筑师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和职业素质要求。以这次实习 为基准点,在毕业后能够更好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但是,这里也有很多问题在里面,由于这次实习是要求学生自主安 排,联系实习单位,并不是学校组织的与学校建立关系的实习单位,所 以一方面学生在找实习单位是遇到一些困难,即使找到了实习单位,也 并不知道该单位的实习单位的情况, 以及该实习单位对待实习生是否有 一个正确定位与要求。 这次实习我也经常与班里的同
2、学联系,从他们在实际在实习单位所 做的事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实习单位是在把实习生当成绘图员来对待, 实 习生完全被他们当成为了地地道道的廉价劳动力了, 这些实习单位的目 的不是让你在这里很负责的教你设计方面,施工图知识方面的东西了, 而是利用学校的实习要求来廉价使用学生的价值为其创造更多的利润。 这的实习效果实际是与学校安排的实习要求, 至少是我认识我的实习单 位所做的实习期望是有很大的违背的。 我曾经和我们班的同学在聊天的时候经常听他们说,他们所在的设 计单位做设计基本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的图纸直接叫他们改图就成 为所谓的设计。王力曾经跟我聊过,他满怀激情地帮总工设计了三了方 案,结果总工直接找
3、来一个图纸叫他改改就可以了。其实我在这里也有 过相似的感受, 我实习的做阶段画的剧场施工图的方案图就是我的实习 导师叫人改的一个方案。 最后要我画施工图的时候也是把原有的剧场施 工图拿来参考着画的。这些我在我的实习周记里面有更为详细的介绍, 因此在这里只是提到就可以了。不过对于画施工图来说,有个范例拿来 学习个人觉得还是一个很不错的方式, 但是对方案创作来说我觉的这更 多的事一个误导,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我们班竟然有人已经认可这种 对待建筑创作的一种方式。我个人绝对是不赞同的。 我想在实习过程中我认识到的种种问题,这些也有个人实习态度上 的, 实习单位要求上的, 以及目前中国建筑业对建筑创作的
4、一种气候外。 学校在实习中对实习生进实习单位的安排上也有其不到位, 也就是不合 理的地方。一方面学校要求很严格的实习成果拿回来,另一方面又不能 提供一个很负责任的单位及实习导师来带学生。 我想学校是否应该很好 的从新认识对实习的工作。 可能有人要说实习中当一名绘图员也是一种 社会角色的体验,也许我们工作出来真的最后沦落为一名画匠,但是起 码我们现在还是在做梦的阶段, 每个建筑系的学生此时都希望能在将来 的某的时刻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建筑师, 对自己的每一个方案都是自己的 思考。我希望这个梦不应该被过早的被打破。 因此,对实习我一直希望能过起到他应有的作用,我想这也是每个 实习生所期望的。学校要思考
5、这个问题,实习生也要思考这个问题,社 会也有更多的责任来思考对待实习生的问题。 我知道实习能够其到他应 有的作用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对他一直没放弃过希望。也许这 天很快就回来到。 实习的误区 很多实习生对实习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实习单位工作的经历,这里包 括我很多同学在内,都有这种现象。前面已经说过了,在设计单位,有 很多总工给我们的是对建筑就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起码我认为我的总工 有点误导我的倾向。 我个人理解的建筑实习应该是建筑不只是在设计单位所做的事情 中的体验和认识,还应该走出去,通过对建筑,城市的直观认识来理解 建筑和城市,以及对建筑空间,城市景观、街道进行切身的感受,虽然 我对此
6、已经有了认识。不过并没有很好执行,这不能不说是我的实习上 不到位。 但是我在仅有的几次走出去的过程中还是感受到其的作用及对 建筑的重新理解。这在实习周记上已经记摘了一些,一次是“走进阳光 棕榈园”。一次是“走进深圳市新图书馆”。在走进阳光棕榈中,我对建 筑感受到的是对难点变为亮点的一个建筑认识,在一般的楼盘中。底层 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因为更多的用户不太喜欢。 也不太买底层户型, 一个是怕上面的东西不小心掉下来, 还有个原因是底层在地面上容易受 潮。而阳光棕榈园的做法,恰恰是利用底层的亲地性,则把他处理成上 面户型所不能具有的花园户型。 这对我以前的楼盘认识有了一个崭新的 感受。而在走进深圳市新图书馆时,则更多的是体验到建筑大师的空间 处理手法以及技巧,那种上下,内外贯通一气的大师手笔的确给我对空 间认识的一次心灵的震撼。所以这样认识不走出设计单位,走进建筑本 身是感受不到的。 我来深圳的时候也算是很早的了,当初同寝室的人都决定来深圳实 习, 希望能过到是租房子能住在一起, 他们的这个提议我是没有赞同的, 我更希望是自己能单独租个房间。这种决定后来的确证明我是对的,有 几次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