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心得心得 新学期之初,我充满着希望来到渭南市下吉中学来实习,那时候,我希望借 助这个舞台来展现自我,实践自我,并且检验自我,为以后教师教育工作积累宝 贵的经验。截至今日,为期近三个月的实习这么快就结束了。我很不想去回忆, 因为回忆意味着离弃,而我又不舍得离开,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还是得收 拾心情回到我的师大校园。 教育实习,是我们期待很久的事了,因为总感觉理论的东西没有一定的实践 相结合,是不可能学会的,至少不能变得优秀。近三个月的实习,经历了很多没 有经历过的事情。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工作以及课后交流活动,每天的事情虽 然不是特别多,但对于实习老师来说每一样都很新鲜,也很
2、有意义。 考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愿望,我的梦想是当老师,经过这三年的学习,渐渐 地认识到教育的价值,渐渐的喜欢上教育行业,教育也成了我的人生发展方向。 而经过这次的实习,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价值观和使命感,更加激发了我的激情 和心态的转化,为以后正式投入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我所在的实习学校是*中学,学生成绩不是很好。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投入 学校工作,视觉完全不一样,总的来说,所有工作都贯穿于怎样上好课和如何进 行德育教育两方面工作。现就具体工作分成四大板块总结如下: 板块一、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因此要教出优秀的学生,得要有一名优秀的教师。 从上课、批改作业以及平时
3、交谈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即 没有对学习形成一种目的性。个人认为要解决这种情况,就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 机,优秀教师至少要做到懂得用以下三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第一种,增加学习任务的趣味性,增强学习任务的趣味性是激发内部动机的 有效策略之一,增强趣味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教师的努力使任务本身发生变化。同样的学习任务,采取不同的 呈现方式,所引起学生的兴趣是不同的。通过变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 力。这一方面体现在教师的备课上,教师要备好课就必须有丰富的课外阅历和学 科前沿知识,在备课中把相关的内容进行灵活变化融合到课堂中去。 (二)注意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
4、材料。学习任务越有趣越能激发学生的 内在动机。在内容安排上,应包含学生容易识别的特征,例如在性别、年龄、宗 教、种族和职业方面与读者相似的特征,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安排他们认为 重要的生活事件,以及一些令人感兴趣的轶事和例子。 第二种,合理运用奖励与惩罚 众多研究和生活经验均表明, 奖励和惩罚对于学生动机的激发具有不同的作 用。一般而言,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 前者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进而增加学 生出现某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后者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 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恰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
5、。因此有效的赞 扬应具备下列关键特征: 1、表扬应针对学生的良性行为; 2、教师应明确学生的何种行为值得表扬,应强调导致表扬的那种行为; 3、表扬应真诚,体现教师对学生成就的关心; 第三种,进行归因训练 教育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 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影响到主体今后的行 为。既然如此,教育也就可以通过主体归因方式来改变主体今后的行为。这对于 学校教育是有实际意义的。在学生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 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的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即进行正确归因;另一 方面,更重要的是,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差异,从有利于今后 学习的角度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6、。积极归因训练对于差生转变具有重 要意义。由于差生往往把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导致产生习得无助感,造成学习 积极性降低。因此,有必要通过一定的归因训练,使他们学会将失败的原因归结 为努力,从失望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在对差生进行归因训练时,往往是使学生多 次体验学习的成败,同时引导学生将成败归因于努力与否。努力这一内部因素是 可控的,是可以有意增加和减少的。因此只要相信努力会带来成功,那么人们就 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坚持不懈的努力,并极有可能导致最终的成功。 板块二、学习的迁移 对于学生来说,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把从学习中积累起来的方法和知识迁移到 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来,把从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 中,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否准确、有效的提取 有关经验来理解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这实际上就是一个迁移的问题。在学校情 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 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 迁移。要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从迁移能力的培养入手,否则问题 解决也就成为空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