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 文 题 目: 大学生就业初体验 专 业 班 级 姓名(学号) 实 践 时 间 2013 年 1 月 16 日 2013 年 2 月 26 日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之找工作 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通过社会实践的磨练,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社会实践是一 笔财富。 在实践中可以学到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它让你开阔视野、 了解社会、 深入生活、回味无穷。 社会是一所更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正确的引导我们深入社会,了解 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为今后 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使我们学有所用,在实践中成才,
2、在 服务中成长,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今后的工作中,是 在过去社会实践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社会实践活动范围,挖掘实践活动 培养人才的潜力。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为社会创造了新的财富。 这个寒假我尝试了各种找工作,希望从中寻找大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所面临 的问题。特写此寒假报告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一我们面临的问题 近年大学生毕业生人数 年份 毕业生人数(万人) 2002 145 2003 212 2004 280 2005 340 2006 413 2007 495 2008 556 2009 611 据统计 2006 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
3、生实现就业人数 297 万人,2007 年实 现就业人数 351 万人,2008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 70%。2009 年 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 710 万人, 其中包括今年的 611 万大学毕业生 以及去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 100 万人。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情况更加不容乐 观。 高校毕业生一年年的不断升高,然而就业率却并不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升高而 升高 分析其原因有多方面分析其原因有多方面 1.1.高校大跃进式扩招影响。高校大跃进式扩招影响。 2003 年是高校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 2002 年的 145 万猛增至 212 万人,2004 年再
4、增 68 万,达 280 万人,到 2005 年,进入就业 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可能将突破 340 万,2006 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 413 万, 2007 年为 495 万人,2008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559 万人。2009 年为 610 万 人。 最近某些媒体甚至对前些年的大学扩招起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大跃 进”。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一年紧过一年。于是,许多家长和学生抱怨:都是扩招 惹的祸! 我国大学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 15%的起点指标,但受 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 5%左右,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入学率 40%50以及从业人口中高学历比例 1/3 相比, 中
5、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 程度,我国大学毕业生的饱和性失业是不存在的。教育部对部分高校 6 000 多名 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 66.67%,仅 有 6.37%和 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 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相对人才集中 的大城市、大企业和大公司而已,在广大农村地区和西部地区,则是绝对不足。 2 2. .学生仍然期望过高学生仍然期望过高 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 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此外,据 2006 年大
6、学生 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 2000 元。但近八成的用人 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 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 二我的找工作之行 面对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可以看出我们这些大学生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尤其是我作为二本院校的学生,就业更是不易。有人说我们这些学生毕业既面临 失业,也不无道理。为此我决定今年寒假进行找工作的社会实践,从中获得经验 教训,与大家共享。下面是我的艰苦找工作之行。 今年寒假我们学校于 2012 年 12 月 31 日放假,我本人于 1 月 6 号回家。在家 玩了半个多月才想起是时候干点什么了,再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