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要摘要 编写实习报告是我们毕业前的一个重要实践性环节,是我们学生全面运用所学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础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能够使我们掌 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加强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 的能力,培养我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科技创新的能力。因此,编好实习 报告工作,对全面提高我们在实际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设计以正邦煤矿为例详细 介绍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选择了适合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 法、各生产系统和通风方式。 关键词关键词 矿井开拓;采煤方法;安全技术 目目 录录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
2、征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1 第一节 矿井概况.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1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井开拓与开采矿井开拓与开采.3 第一节 矿井开拓部署.3 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4 第三节 采区巷道布置.5 第四节 采煤方法.5 第五节 工作年回采工艺.6 第三第三章章 实学收获、体会及建议实学收获、体会及建议. .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2 1 煤矿采煤开采技术煤矿采煤开采技术 第一章 矿井概况与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文山州东胜煤业有限公司始建于 1994 年 4 月,1995 年 12 月年建成投产,生产能力 15 万 t/a。 2007 年云南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发(
3、2007)151 号文下发云南省煤炭资源整合工作实施方案”,由 文山市顺兴煤矿与松子地煤矿进行资源整合,资源整合后矿名为文山州东胜煤业有限公司,批准开采 1、2 号煤层,井田面积 2.8604km 2,矿井能力 15 万 t/a。 第二节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井田地质特征 一、地层及地质构造一、地层及地质构造 (一) 区域地质 1地层 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煤炭国家规划区东南部,和顺普查勘探区南部边缘,太行山中 南段西翼,根据和顺普查勘查区资料,区域地层自东而西由老至新为:上元古界震旦系, 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新生界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 层。 2构造 本区位于太行隆起
4、及高平长治泽城昔阳皋落断褶带的西翼,受区域构造的控 制,地层走向总体显示为北北东,倾向北西西。区内地层平缓,倾角一般 512,在区 域东北部及西部二、三叠系泥岩与巨厚砂岩接壤带,由于受泽城皋落断褶带和沁水拗陷 包括左权右匣一团壁断褶带影响迁就,倾角在 20左右,最大达 35以上。从区域构造形 迹的展露看,南部较北部简单,西部较东部简单,东部断褶并存,西部主要为宽缓、稀少 的长轴褶曲,断层和褶曲走向基本平行地层走向,属典型的新华夏系构造,但亦有少数北 西、北东、近南北或东西向短轴褶曲和小断层。 (二) 矿井地质 1地层 本井田位于沁水煤田阳泉煤炭国家规划区东南部,和顺普查勘查区中段东部边缘。井
5、田内基岩大面积出露,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及石炭系太原组地层在井田东南、 南部零星分布;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地层广泛分布于井田中西、北部;新生界覆盖于各个时 代基岩之上。根据和顺普查区、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补充地质勘查及水井地质资 2 料,井田内由老至新发育有奥陶系下统亮甲山组(O2l)中统下马家沟组(O2x)中统上马家沟 组(O2s)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P1s)下石盒子组(P1x)及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以及第四系中、上更新统(Q2+3)全新统 (Q4)地层。 2含煤地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和
6、下二叠统山西组(P1s) 3构造 本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为 5-13,平均 8左右。在井田南部局部发育一小背斜,轴部位于井田的东南部,轴向主要为南西至北 东,背斜轴部开阔,产状平缓,两翼对称,两翼倾角 5-13;井田内断裂构造不甚发 育,发现有三条断层,并发现有两个陷落柱。 二、煤层及煤质二、煤层及煤质 (一) 煤层 1含煤性 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其中: 太原组地层平均厚度 117.57m,煤层总厚 11.12m,含煤系数 9.46,主要含煤 9 层, 自上而下编号为 81、8、9上、9、11、12、13、14、15 号煤层,其中 8、15 号煤层为稳定的 全区可采煤层,其余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山西组地层平均厚度 65.07m,煤层总厚 2.91m,含煤系数 4.47,山西组含煤 6 层, 自上而下编号为 1、2、3、4、5、6 号煤层,其中 6 号煤层为不稳定的局部可采煤层,其余 均为不稳定的不可采煤层。 2可采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