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题题 目:目:浅析中学物理教材与素质教育浅析中学物理教材与素质教育 摘 要 素质,主要指社会文化素质,即指人的价值观、道德品质和行为 规范、科学信念和科学精神、文化科学知识、劳动生活技能、审美观 和审美能力等。社会文化素质是人通过环境和教育在后天形成的。本 文所说的素质教育, 指的则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社会文化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观,素质教育,科学方法,教材 目目 录录 摘 要 . I 目 录 . 第一章 两种物理教育观 引 言 1 1.1 两种教育观对重点知识的不同认识 1 1.2 对于应用性知识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两种教育观有不同
2、的认识 2 1.3 物理课程与其他科学课程的关系 3 第二章 物理课程应该加宽知识面 4 第三章 必须加强科学方法、科学觉悟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 5 3.1 科学方法 5 3.2 科学觉悟 7 3.3 科学精神 8 结论 . 9 致谢 . 10 第一章 两种物理教育观 引言: 中学物理教育的目标是什么?尽管建国以来历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 纲的说法不尽相同,其基本目标都是要与其他学科和其他学校活动一起,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全日制中 学物理教学大纲,1990 年 4 月第二版)。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两种 不同的实践反映出来的却是两种不同的物理教育观。 多数人的作法
3、实际是 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物理专业工作者, 另一种则是力图使物理课程在培 养高素质公民的过程中作出贡献。 1.1 两种教育观对重点知识的不同认识 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分为重点知识、 重要知识和一般常识。 什么是重 点知识?举例来说, 一般认为牛顿第二定律是重点知识。 牛顿第二定律和 为这个定律做铺垫及随后巩固的教学约达七、 八课时。 关于运动学的三个 公式的教学也有类似的情况,所占课时会更多。至于高三总复习,这部分 内容所用时间的比例就更大了。 高素质公民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化的社会生活, 但在 实际生活中, 很难想象在什么场合会用到物理中这类典型问题。 即使将来 从事科技工作,如
4、果不是去作大、中学的物理教师,恐怕很少深层次去应 用牛顿第二定律。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他们认为,在中学 的有限课时内,应该多学一些“主干知识”。所谓主干知识,则是那些在 物理学中影响全局的,也就是说,考虑得较多的是物理学科本身,而非公 民素质的需要。 不适当地强调本学科的主干知识, 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 使得我国物理教学内容过窄、过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英美的教育制度不像我们这样整齐划一, 学生在高中阶段可以自己决 定是否学习物理课或者学习哪种类型的物理课。 他们有若干物理教学大纲 (或考试大纲)和很多种物理教科书,各具特色,侧重点不同,可供师生 选择。以美国一本有名的
5、 CONCEPTUAL PHYSICS 为例,关于牛顿第二定律, 书中只有一个由力和质量直接计算加速度的例题, 章后也只有一个这样的 计算性习题;但是这本书却较为深入地分析了有空气阻力时落体的运动, 包括降落伞的作用等实际问题, 这类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却是 我们的课本中所没有的, 原因是这类问题派生于牛顿定律, 况且由于中学 数学知识所限,不能进行“深入的、定量的”研究。 1.2 对于应用性知识在物理课程中的作用,两种教育观有 不同的认识。 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 明生活,这一点没有争议。拿我国 90 年代的课本和 50 年代的相比,可以 看
6、到联系各种产业和日常生活的例子大大增加了。这些都是很大的进步。 在不同的教育观的支配下,在课程、教材和教学中,对于物理课程中应用 性知识的处理是不同的。 科学素质, 作为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指较为丰富的科学知 识, 而且包括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本职工作中的能力。 教学中的 应用性实例有多种作用,第一,给学生指出,在实际生活中,什么地方用 到了这些知识;第二,这些实例是一些示范,让学生看到,怎样使理论中 的公式、条文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相互沟通;第三,向学生展示科学技术 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我们制定大纲、编写课本和进行教学的人,大多是 物理专业出身,在工作中常常不自觉地要把学生复制成我们自己,因此, 往往把应用实例处理成诠译理论的工具, 好像在物理学中只有系统的理论 才是最重要的, 因而不能全面发挥教材中应用性实例的作用。 这种认识和 在它支配下的教育实践是和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的。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把知识的应用规定为教学目的之一, 为了贯彻 这一规定, 进一步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 在九年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