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1.1 国内轮式装载机发展趋势国内轮式装载机发展趋势 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 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 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 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目前产品设计雷同, 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 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1)大型和小型轮式装载机,在近 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及市场总需求量的限制。竞争 最为激烈的中型装载机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2)根据各生产厂家 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总体设计,优化各项性能
2、指标,强化结构 件的强度及刚度, 使整机可靠性得到大步提高。 (3)细化系统结构。 如动力系统的减振、散热系统的结构优化、工作装置的性能指标 优化及各铰点的防尘、工业造型设计等。(4)利用电子技术及负荷 传感技术来实现变速箱的自动换挡及液压变量系统的应用,提高 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装载机作业成本。(5)提高安全性、舒适性。 驾驶室逐步具备 FOPSROPS 功能,驾驶室内环境将向汽车方向靠 拢,方向盘、座椅、各操纵手柄都能调节,使操作者处于最佳位 置工作。(6)降低噪声和排放,强化环保指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 的增强,降低装载机噪声和排放的工作已迫在眉捷,现在许多大 城市已经制定机动车的噪声和排
3、放标准,工程建设机械若不符合 排放标准,将要限制在该地区的销售。(7)广泛利用新材料、新工 艺、新技术,特别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提高产品的寿命和 第一章 绪论 2 可靠性。(8)最大限度地简化维修尽量减少保养次数和维修时间, 增大维修空间,普遍采用电子监视及监控技术,进一步改善故障 诊断系统,提供司机排除问题的方法。展望未来,我国轮式装载 机今后发展的大趋势是:稳定中吨位机提高操纵性,减轻司机操 作强度,从而提高生产率,小型装载机向静液压传动方向发展, 提高人体、机器、环境系统和总体效能,大型装载机借鉴与国外 技术合作生产的经验。总的说来, 90 年代装载机上将扩大电子计 算机的应用,研制
4、计算机管理系统及司机辅助操作系统,普及故 障诊断系统。利用电子对抗技术消除或降低噪声,改变单一吸声 材料密封等限制噪声传播的降噪方法,选用更加节油的发动机, 改善尾气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研制出更可靠灵敏的传感元件和 控制元件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由集成电路逻辑比较向电、气、液 机电一体化发展。司机的工作环境将更加宁静,生产率进一步提 高,这就是二十世纪末与二十一世纪轮式装载机世界同行的发展 目标,同时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轮式装载机行业产品的奋斗目标。 1.21.2 国外轮式装载机发展的总体趋势国外轮式装载机发展的总体趋势 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得到充分体现,普遍采用了操纵力极小 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集中润
5、滑技术等。在大吨位的装载机(如 卡特 988G)上还安装了电视监控系统。司机室设计更加人性化及 豪华轿车化,空调及音响设备一应俱全,悬浮式座椅上下前后左 右随意调节,以满足操作者不同体态的要求,让人感到操作这些 设备简直是一种享受。如 JCB 公司 411 型装载机的驾驶室设计更 为吸引人,室内具备了多项实用特性,如电子监控系统(EMS)配 3 有液晶显示板(LCD);新的伺服控制杆可对前进和倒退进行选择; 人体工程学的改进技术;调热、通风系统的改进;储物设施的布 置等。当机器出现问题时信息中心可及时提醒司机进行维修。 (1)注重提高机器的操纵性及舒适性,减轻司机的操作强度, 提高劳动生产率,
6、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得到充分体现:轮式装载 机普遍采用了操纵力极小的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在大吨位的产品 上如卡特 988G 装载机还安装了电视监控作业系统。普遍采用了集 中润滑技术,减轻了司机日常保养强度。司机室设计更加人性化 及豪华轿车化,空调及音响设备 一应俱全,各种操作按钮及杆件 可以随时调节,备有悬浮式的司机座椅,既可前后左右调节,又 能转动一定的角度,以满足操作者不同的体态要求。让人感到是 操作这些设备简直是一种享受。 (2)小型机械向全液压化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带有多种作业 机具的多功能小型装载机,多数为全液压操纵及传动,作业机具 有抓斗、侧卸斗、起重装置、除雪装置、压实机具、清扫机具、 钻孔、犁地、叉装和挖沟等多达 20 多种,且这些机具的更换都采 用快速更换机构。司机不出驾驶室即可更换这些机具,操作十分 方便。另外,CASE 公司的装载机经过改型后可用于特殊环境下作 业,如隧道装载机、垃圾处理装载机等。 (3)广泛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多家公司的产品都安装有 G PS 的计算机控制卫星定位系统,这说明计算机技术已经用在了设备 的售后服务及管理上。同时,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