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言前言 工厂布置的方法和技术,一直是工业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问题,自工业革命 以来研究出来许多手工设计、数学分析和图解技术,六十年代以来又发展了计算 机辅助工厂布置。众多的布置方法中,物流处于重要地位,把寻求最佳物流作为 解决布置问题的主要目标,多方法不仅适用于工厂和系统设计,也可以适用于医 院、学校、百货商店、办公楼等设施设计。系统布置设计方法提供了一种以作业 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规划设计方法, 采用一套表达能力极 强的图例符号和表格,通过一套条例清晰的设计程序惊醒布置设计。系统布置设 计不是一种严密的设计理论, 而是一套实践性非常强的设计模式和规范的设计程 序。设施规划与
2、分析,是为新建、改建、扩建的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综合考虑 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思、规划、论证、设计,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使系统 能够有效运行,已达到预期的目的。 我国的工厂设计单位从创立开始,一直就沿用过去苏联的设计办法,即注重 设备的定量计算,而对设备的布置,以及整个车间和工厂的布置则以定性为主, 即直接经验法、移植法和群众路线法,包括八十年代再版的苏联机械制造工厂 和车间设计手册设计丛书,仍然如此。这种定性设计方法,为将我国从一张工 业的白纸建设成为完整的、配套齐全的工业体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当 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空间的缩小,每新建或改造一个工厂,其布置形式完全 按照定性的分
3、析来设计粗放型布置,人为因素干扰大、缺乏科学的分析,已 经适应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亟待完善我们工厂的设计布置方法。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工厂布置设计时,将产品原料从进 厂到制造包装完毕出厂门,按一个“物”的流通运输进行考虑,即应用物流技术, 以定量的方法来得出最佳答案,再进行综合比较,对工厂进行布置设计。这种以 物流设计来统领工厂布置设计的办法,即所谓的 SHA+SLP,即平面布置和物料搬 运综合系统设计。不但解决了工厂设计布置中“摆方块”无多大理论和水平的状 况, 更为重要的是, 由此提高了工厂车间和平面利用率,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此项技术在我国大力推广应用。
4、 我国是在五十年代初期,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时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以经济 体制为前提。设计的对象是国家投资的、以固定资产扩大再生产为目的的基本建 设项目和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为主要目的的技术改造项目, 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沿用了当时苏联的模式,与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的现代设施规划有所差异。随 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我国的设计水平有了很大进步,设计力量不断壮大。七 十年代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我国的设计水平有了飞速发展。早 期的工厂设计包括了操作法工程、物料搬运、工厂布置三项活动,现在逐渐被设 施规划与设计所代替。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对整体各组成部分相互关系 的分析,进行合理布置,
5、得到高效运行的组成系统,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而设施规划, 就是使有形的固定资产为实现其运营的目的提供最好的支持, 作出决定。其通常表现为物质设备和一个平面布置或一种安排,用以优化人流、 物流、信息流系统以及有效、经济、安全地实现企业目标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述 1.1 平面布置设计(SLP)的发展概况 1.1.1 SLP 的发展概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工业工程包括工厂设计,无论在范畴上还是方法上,都 发生了重要变化。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战争破坏的国家出现了重建工业时期,工 厂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明显增大, 工厂设计从传统的只涉及较小的系统发展到大而 复杂的系统设计。过去在工厂设计
6、中,定性的方法多于定量的方法,更多依靠经 验。随着战后运筹学、统计数学、概率论广泛的应用到生产建设活动中去,系统 工程、电子计算机得到普遍运用,工厂设计就逐渐运用系统工程的概念和系统分 析的方法,于此同时,人类工程学也得到了发展,并在工厂设计中把人这个要素 和机器这个要素结合起来,由于这些变化,工厂设计日益显示出现代的特征。随 着工业工程师视野和活动的不断扩大,工厂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扩大到了非工业 设施,包括各类服务设施,如超市、医院、机场等,因此, “工厂设计”一词逐 渐被“设施规划” 、 “设施设计”或“设施规划与设计”所包容。 二十世纪后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不断加剧, 市场需求的变化日益加快,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一系 列现代制造技术和组织管理的新概念、新方式应运而生。一成不变的产品、服务 以及相应的设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发展的需要,相关系统的集成显得日益重要, 传统的 SLP 面临新的挑战。在新的世纪,SLP 会呈现进一步柔性化和集成化的 发展趋势。 设施规划的对象是整个系统,不是其中的个别环节。这种规划和安排是有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