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对策 摘要: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因病人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不满引 起的对医方的争议。据报道,大部分纠纷并非真正由医疗事故、差错造成的。随着医学模式的 转变和司法制度日益健全,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医疗纠纷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 出台后,加之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的备加关注,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就医疗机构而言,病 人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几乎成为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些棘手 问题, 提高病人对医疗工作的满意度, 本文对多年来在工作中发生的医疗纠纷进行了原因分析, 并提出了防范及解决对策,目的是为了使医患关系和谐,利于临床工作。 关
2、键词:医疗纠纷;原因分析;防范对策。 医疗纠纷是指发生在医患之间的, 因病人对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的 医疗服务不满引起的对医方的争议。 据报道, 大部分纠纷并非真正由医 疗事故、 差错造成的, 而是由服务不同、 态度生硬、 议论病情不分场合、 观察病情不仔细及意外情况发生或患者及家属期望值较高等所引起。 因 此, 在疾病的检查、 治疗、 护理、 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司法制度日益健全, 人们的法制观念也不断 增强,医疗纠纷是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加之新闻媒体对医 疗纠纷的备加关注,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就医疗机构而言, 病人对 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
3、要求,几乎成为困扰医护人员的难题。 医护人员应把握全局,冷静思考,把握住容易发生纠纷的人物、环节、 及时、准确、客观地分析原因,做好预防纠纷工作。 一、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1、社会大环境因素 (1)以药养医,利益挂钩:目前我国社会福利保障制度落后,医疗 机构的开支和运行费用主要靠医疗服务收费解决, 导致患者所承担的医 疗费用过高、负担过重,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还比较明显, 使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总体满意度下降、 信任度降低, 这是导致医患关 系紧张和医疗纠纷日益增多的基础。 (2) 社会舆论偏向弱者: 由于医学的专业性较强, 新闻媒体对医院 工作性质和工作流程又不甚了解, 有些报道难免有失
4、偏颇, 助长患者及 家属的对抗心态和势力, 加深了社会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不理解、 不信任、 不满意,为医疗纠纷的顺利解决增加了障碍。 (3) 法制观念薄弱: 现行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不当, 许多地方医患纠 纷解决中存在“一闹则灵”的情况,个别地方执法机关和领导在干预、 协助处理医疗纠纷中执法力度不够,甚至“维护和谐稳定” “花钱买平 安”等原则,对医患纠纷事件瞻前顾后,不敢下决心予以处置。有些人 利用这种心理, 认为一闹就能招来领导重视, 一闹就能解决问题。 出现 “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闹不赔”的医疗纠纷扭曲之路,致使医院陷 入被动局面。 (4)对医患纠纷的认识不同:在现实生活中,因当今社会的腐败
5、, 患者及家属对医疗事故鉴定部门的不信任, 同时程序较为复杂; 因此在 这种情况下, 一般都是经协调由医疗单位对患者做出经济补偿, 长期以 来,其它患者家属也竞相效仿,在社会上形成了不良风气。 2、患者及其家属因素 (1)法律意识增强,维权意识强烈:随着国家法制化的进程,公民 受教育程度提高, 网络及各类媒体普及, 患者对平等的医疗权、 知情同 意权、 隐私保护权、 医疗监督权、 医疗资料获取权和损失索赔权利的知 晓,增加了医疗工作的透明度。 (2)隔行如隔山,期望值太高:患者对专业医学知识了解较少,很 难理解医疗行为的高风险及医学领域尚未攻克的难关, 缺乏对疾病的认 识和对某些特殊检查与治疗
6、可能出现的意外; 期望值过高病人及其家属 都希望服务优,技术好,少花钱,效果好。同时,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医 务人员的诊疗不配合、 不遵守医嘱、 隐瞒病史, 一旦治疗结果没有预期 的效果, 患者及家属就对医疗过程或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怀疑、 抱 怨,甚至怀疑其不负责任。 3、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因素 (1) 医疗管理问题不少: 医疗机构管理人员花钱买平安的思想存在, 高额赔偿,刺激了某些人从医疗机构“诈钱”的欲望; “以药养医”的 经营模式是医疗纠纷产生的经济诱因, 有些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 存在 过度医疗,甚至有缺陷的产品流入医院。 (2) 医务人员存在的问题: 少数医务人员工作素质不高,临床经验 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忽视“三基”培训,临床基础 理论薄弱, 对临床上合并症不能很好地鉴别以致漏诊、 误诊;医务人员 对风险告知履行不够,对病情的解释不到位。 二、医疗纠纷防范对策 要始终坚持按照“防处并举,以防为主”的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原则, 狠抓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防止和减少医疗纠纷分发生, 及时解决和处 理医疗纠纷, 防止医疗纠纷分恶化和扩大, 使医疗质量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