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兰州文理学院大学生为例以兰州文理学院大学生为例 摘要:摘要:现代科技迅速发展,通讯工具也在人们的需求下迅速发展。但是在现代 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人们对于现代通讯工具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依赖,为 此我们应该针对这一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关键词:大学生;手机;依赖;对策 一、一、关于手机依赖现象及行为的探讨关于手机依赖现象及行为的探讨 (一)(一)手机依赖现象的概述手机依赖现象的概述 通讯工具日益发达, 其中手机是最普遍的、 最常用的。 但是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 大多数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不同程度依赖,
2、 尤其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一现象尤为 突出,甚至影响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 (二)(二)手机依赖定义手机依赖定义 手机依赖目前无统一、明确定义,可以理解:手机使用者将以手机为媒介的交流 与沟通(无论时间、地点、距离等),看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方式且对手机有强烈需 求感的现象。 从字面上直观理解,手机依赖症就是指,我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过大,这种依赖 性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而百度百科上给手机依赖症下的定义是:它是一种 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 也有学者对“手机依赖”的定义是:使用手机(短信息)作为其人际互动主要手 段的群体,存在强烈的、持
3、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三)(三)手机依赖行为的界定手机依赖行为的界定 几乎每个有手机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我们会时不时的从口袋里拿出手机看 时间或者看有没有短信或未接电话;我们一空闲下来不管喜不喜欢,总习惯用手机上 网,浏览一些似乎无关紧要的信息;我们在公共场合听到手机铃声时,总会下意识的 摸一摸自己的手机,以为自己的手机在响;接听电话时时常觉得耳旁有手机的辐射波 环绕;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晚上睡觉也开着手机;当手机经常连不上线、收不到 讯号时,会产生焦虑和无力感,而且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经常有手脚发麻、心悸、 头晕、冒汗、肠胃功能失调等症状出现。” (四)(四) 大学生手机
4、依赖症的具体表现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具体表现 大学生上课时必带三样东西: 房门钥匙、 校园卡和手机。 如果某一次忘了带手机, 坐在教室就会感觉浑身别扭,老是担心有人给自己打电话发短信,课根本听不进去, 最后只能逃课回寝拿手机。 这就可以说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总结起来有以下三点: (一)产生幻觉 (二)忘带手机,焦虑不安 (三)手机成瘾 通过研究发现产生手机依赖的根本原因, 是大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产生的信 息焦虑。大学生患手机依赖症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对信息的依赖,通过手机可 以获取各种信息;二是娱乐依赖,如用手机打游戏;三是关系依赖,同学与同学之间 的关系,老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都需要
5、用手机来维持。其实这也是人际关系不安全的 表现。 二、手机依赖产生的负面影响二、手机依赖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 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精力。(一) 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精力。不少大学生上课时并不关闭手机时不时关注手机 必然分散了学习的投入性,使听课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 手机的频繁使用使得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 会与现实生活脱离,从而不适应、不善于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与他人的距离也 越来越大,弱化现实人际关系的交往。 (三)影响大学生的心(三)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健康。有些大学生对使用手机已产生严重的依赖,常会 出现情绪的极端变化。 (四
6、)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四)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在身体方面,手机在工作状态下,会产生电磁辐 射,这些辐射会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脏和眼睛有所影响,甚至夜晚睡觉的时候手机 也是开机放在枕头边,这些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大学生的身体健康。 三、三、 手机依赖相关手机依赖相关研究研究 (一)(一)国内国内相关研究相关研究 1、韩登亮等人将手机成瘾症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 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2、徐华等人从操作层面界定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 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 3、国内对于手机依赖的对策研究不够深入,难以提出具体、可行、高效的对策。 4、国内对于手机依赖主要有三个角度:第一是医学角度,结合手机综合症的精 神病学标准,将其界定为:由于某种原因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 或心理上的不适应的一种病症; 也有将其界定为个体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而导致其心 理、生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他们都认为手机依赖会导致心理、生理出 现问题或相关功能受损,前者强调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