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城市交通安全问题文献交通安全问题文献综述综述 1 引言引言 城市交通安全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 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 迅速的增长,出现了“道路越建越多,交通越来越挤”的现象,交通问题成为 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瓶 颈 ”,它直接吞噬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耽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增加了 交通管理成本,破坏了居住环境。诺贝尔奖获得者加里 贝克尔研究发现全 球每年因拥堵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 2.5% 1。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 成的影响,保持道路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
2、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 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详细综述了目前交通拥堵的研 究状况,对该领域进行分析总结,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 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国外交通安全交通安全问题研究现状问题研究现状 对于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国外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问题的成因 以及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 2006 年,美国运输部(USDOT)出台了针对减少美国的交通网络拥塞的国 家战略,它指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种有效的机制来管理对现有交 通容量的利用 2。根据美国公路使用者联盟(AHUA)的调查显示:在造成交通拥 堵的几个重要因素中,交通瓶颈(交通需求超
3、过道路容量)占总数的 50%;交 通事故占 25%;道路施工占 15%;交通信号灯故障占 5% 3。安东尼唐斯认为 交通拥堵的产生主要有四个原因:第一,人流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上下班时间 段。第二,居民收入不断的增加让更多的家庭有能力购买房产和车辆,继而促 使人们由步行、乘公交车、骑自行车转变为开私家车。第三,人口的飞速增长 导致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最后,意外事故、天气、道路等也是造成交通拥堵 的重要原因。由此,安东尼唐斯认为造成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不是政策,而 是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4。 美国公共交通协会(APTA)在其发展公共交通的好处中指出交通拥堵的 根本性原因在于:出行线路有限,过多的车辆
4、挤占了道路可用空间。其他原因 包括:(1)私家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2)公共交通落后,公共交通财政投入少; (3)公共政策下自动导向模式的发展迅速;(4)道路和停车场的建设占用的土地 太多 5。 3 国内研究动态国内研究动态 交通安全问题的研究涉及众多领域,国内专家学者主要从经济学、工程学、 管理学三个角度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研究。 3.13.1 交通经济学研究方法交通经济学研究方法 道路交通的供给需求关系与一般商品的供给需求关系不一样,对于一段道 路而言,它的供给就是单位时间里该道路能够通过的车流量。从经济学的角度 来看,它有一个很重要特点:当需求达到一定水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导致供给 减少,
5、即新的供给会导致其他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增加。 汤潇从经济学中边际成本的方法分析了交通拥堵问题,当一个车主加入车 流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个人边际费用(MPC),低于所有公路使用人的实际费用, 即边际社会成本(MSC)。也就是说单看每个人,他的选择都是理性的最优的, 但是实际上所有人的行动叠加起来看,就表现为集体的“不理性”,正是私人 车主不正确的经济学观点造成了交通拥堵的后果 6。 项认为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资源配置方式和过程干预有关,因而交通拥 堵问题的解决有必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讨论。项提到对付交通拥堵问题的一 个办法是拓宽道路以增加其运载容量,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征收交通拥堵税来进 行调节。另外还
6、有其他方法可以配合使用:(1)增加公交补贴;(2)加快公交速 度;(3)提高停车成本 7。 3.23.2 交通工程学研究方法交通工程学研究方法 我国城市的交通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对于我国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专 家们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在交通工程学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成功。 由远程从交通工程学角度出发,分析了产生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1)道 路交通特性和车流特性不匹配;(2)交通需求密度与交通供给密度不匹配;(3) 道路间断流交通特性与快速公交不匹配;(4)城市道路的级配理论造成各路段 的交通特性不匹配;(5)城市交通规划的思路与城市交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匹 配;(6)动态交通设施与静态交通设施不匹配;(7)快行系统与慢行系统不匹配 8。 3.3 交通管理学研究方法交通管理学研究方法 我国的现代化交通事业不仅起步比较晚,而且在管理理念上还存在许多不 尽人意的地方。现阶段许多交通管理学的专家学者认为治理交通拥堵最有效的 手段就是进行科学高效的管理。 杨成国和李英子认为我国大城市中交通控制管理和交通安全的管理水平差, 而且现代化设施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