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概况概况 1.11.1 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1.1.11.1.1 交通位置交通位置 平煤十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东部,距平顶山市区中心约 5km,东与十二矿 为邻,西与一矿相邻。十矿工业广场有矿区专用铁路与国铁京广线、焦支线相连 接,东距京广线孟庙火车站 70km,西距焦支线宝丰火车站 28km。矿区专用铁路线 与孟宝线平顶山东站相接。公路以平顶山市为枢纽,有柏油公路通向附近各县市, 东与许南公路相连,交通便利。 1.1.21.1.2 地形地势地形地势 井田的东南部为开阔的冲积洪积平原,西北部为砂岩组成的高山,山脊平 缓,山坡陡峭,约为 30,向南逐步过渡到平原。地势是
2、西北高,东南低。西北 部有平顶山,北部为马棚山,山的相对标高为360m460m,平原+80+100m。 1.1.3 1.1.3 气象、地震气象、地震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燥湿度不足带,年平均降雨量 794.6mm,年最大降雨量为 1323.6mm,雨季一般集中在 79 月份。历年平均蒸发量为 2269.2mm,年最大蒸发 量 2825mm,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年平均气温为 15,最高气温 42.3,最低气温 -15。常年风向多为北西和北东,以北西风的风速最大,为 24m/s;最大积雪厚 度为 16cm,冻土最深 22cm。 平顶山位于许昌淮南震带的南缘。据国家地震烈度区域划分的意见,本区 为 VI
3、级地震列度区。 1.1.4 1.1.4 矿区水、电源矿区水、电源 矿区地下水有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己17煤底板灰岩 含水层,己15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戊9-10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均可为矿井供水水源。 2 矿区电源主要来自平顶山市电业局所辖的贾庄、肖营和孙岭变电站的 110Kv 和 35Kv 系统以及平煤集团公司所辖的谢庄 110Kv 变电站。 十矿现有变电所(地面)两座,其中一座位于南院工业场地内,称院内 6Kv 变电所,另一座位于北翼风井工业场地内,称北翼风井 6Kv 变电所。 矿井电源取自于北翼风井工业场地内的月台 35Kv 变电站之 6Kv 母线。 月台变 电所现有两台
4、主变,容量为 21250KVA,电压等级为 35/6Kv,正常情况下两台主 变同时分列运行。 月台站 35Kv 主送电源取自贾庄 220kv 站, 备用电源取自焦庄 (平 八矿西风井)35kv 站,当主送线路故障时,备用电源可通过装置自动投入。 月台变电站属矿务局供电公司管辖,其 6kv 系统为单母线分段接线,两段母 线分别向北风井工业场地内的提升绞车、空压机、扇风机、北风井变电所、 院内变电所和井下第一、第二水平中央变电所及化工厂等场地外的用户供电。 1.1.1.1.5 5 地层地层、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平顶山煤田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分区渑池确山小区。依据地表出露与钻探揭 露,井田内地层层序自上
5、而下为:寒武纪张夏组、固山组;石炭系太原组;二叠 系山西组;第三、四系。明显的从海相沉积通过海陆交互相沉积,逐渐变为陆向 沉积。其中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为含煤地层,含煤地层总厚 度近 800m。 十矿矿区的主体构造为一宽缓的复式向斜,即李口向斜,并伴生着一些一级 的背斜和向斜。十矿位于李口向斜南翼,处于、二级构造郭庄背斜和牛庄向斜上。 十矿三水平位于李口向斜南翼、郭庄背斜北翼。 根据矿区实际开采情况和地质报告,本井田无陷落柱、剥蚀带及火成岩侵入 情况。井田地质构造简单,褶曲、断层不发育。 1.1.6 1.1.6 煤层、煤质煤层、煤质 (一)煤层 井田内有 3 个煤系地层:上部为
6、二叠系上石盒子组,含丁、戊两组可采煤层; 3 中部为下二叠系山西组,含己组煤;下部为石炭系太原群,含庚组煤。十矿三水 平主要可采煤层为丁5、丁6、戊9、戊10、戊11、 己15-16、己17 层。各主要可采煤层、煤组分述如下: 1、丁煤组:该组煤层属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丁煤层,可采煤层为 丁5,丁6煤层。煤层底板标高为-520-750m,丁5、丁6煤层结构稳定,被十矿称 为“四煤三矸”结构。 丁5煤层正常厚度 1.15m,丁6煤层正常厚度 1.4m, 三水平范 围内,丁5、丁6煤层赋存不稳定, 仅局部可采。中西部丁5煤层小于 0.8m,为丁5 不可采区; 西北部及中东部丁6煤层小于 0.8m, 为丁6不可采区。丁5煤层、丁6 煤层可采区位于丁组煤层中部,丁5、丁6煤层其中间为泥岩,其上、下岩性具有 对称特点,煤层直接顶底板均为砂质泥岩,老顶、老底均为砂岩。 2、戊煤组:属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上距丁组煤 6080m,下距己煤组 160 180m。包括戊8、戊9、戊10、戊11、戊12、戊13,可采煤层为戊9、戊10、戊11。可 采戊组煤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