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管道机器人的发展管道机器人的发展 1.1 课题的背景及来源课题的背景及来源 本课题来源于实际运输煤气作业中所遇到的困难, 许多城市煤气回收萘不彻 底,造成在主管道内结萘,管内萘堵塞管内面积超过 50%以上,严重影响煤气的 运输,以清除管内结萘为目标,着手研制此管内步伐式机器人。 1.2 管内机器人发展综述管内机器人发展综述 机器人是人类新世纪的伟大发明之一, 是传统的机构学与近代电子技术相结 合的产物,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机构学、信息科学和传感技术等多学科综合 性高科技产物,它是一种仿人操作、高速运行、重复操作和精度较高的自动化设 备,机器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不但使传统的工业生产和
2、科学研究发生根本性的 变化,而且将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各 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技术之间的竞争,作为机电一体化 的最高成就机器人技术作为高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普遍受到了各国的重 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现代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极大的推进了机器人的发 展,现代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家族。 1.2.1 机器人的定义机器人的定义 机器人技术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技术,机器人技术与网络技术、基因技 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一样,属于高新技术。它设计的学科有材料科学、 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微电子技术、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数学 方法
3、、仿生学等等很多学科,所以机器人的定义也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是它具 有一定的模糊性。目前有几个国际公认的定义: 1979 年美国机器人协会将机器人定义为: “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操纵器, 设计成通过不同的编程动作为执行多种任务移动原料、部件。工具或专门的设 备。 ” 1984年12月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工业自动化系统委员会所属工业用机器人 分会作出的定义: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控制下通过变成可完成某些操作或移动作业 的机器。 1988 年法国的埃斯皮奥将机器人学定义为:机器人学是指设计能根据传感 管内步伐行走机器人设计 2 器信息实现预先规划好的作业系统,并以此系统的使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我国科学家
4、对机器人的定义是: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所不同的是 这种机器人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 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 。 1.2.2 我国管道机器人的发展、我国管道机器人的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教授自 1987 年以来开展管内机器人行走机构,在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较全面的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管道机器人行走机构模 型,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 1995 年哈工大与大庆油建公司合作研制成功的660 野外大孔径管线对接焊缝工业 X 射线检测系统,于 1996 年通过黑龙江科委主持 的鉴定, 在陕京管线上进行了工业应用, 获得成功
5、。 该机器人采用轮式行走机构, 双电机驱动,PWM 直流脉宽调速,由工控机和 MCS-552 单片机共同控制,可自 动进行图像识别,在管内移动距离 300m,在技术上解决了收放线的控制问题和 长距离强弱信号混传干扰问题。该项目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图 1.1 哈尔滨工业大学660 管道机器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于 1998 年研制的水泥砂浆衬里喷涂补口作业机器人样机 (如下图) ,该机器人采用轮履复合式行走方式,解决了穿越管内凹型障碍的技 术难题,针对水泥砂浆的流变学特性,所设计的螺旋送料装置及离心喷涂装置解 决了水泥砂浆的补口难题。 3 图 1.2 清华大学于 2001 年研制出了一种轮式管道检
6、测机器人 Pipesbot-I,如下 图所示,该机器人采用全驱动直进式结构,由三个直流电机通过蜗轮蜗杆副,带 动三个径向均布的驱动轮,通过一个剪形弹簧压紧机构使驱动轮撑紧管壁,依靠 摩擦力运动。设计指标为:行走速度 1km/h,探测长度 1km/次,使用管径 140mm-180mm。 图 1.3 2 机机器人总体设计方案器人总体设计方案 2.12.1 模块化设计理念模块化设计理念 2.1.12.1.1 模块化设计理论基础模块化设计理论基础 管内步伐行走机器人设计 4 模块化设计是在产品设计和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一种设 计方法。而模块化设计思想却由来已久,其基本思想是以产品(系统)的总功能 为对象,以功能分析为基础,将整个产品分解为若干特定的模块,然后通过模块 的不同组合,可以得到不同产品、不同功能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各种需求。 模块化又称模件化,模块化的定义有很多种,但是按其概念有如下的定义: 由若干具有不同用途(或性能)并可互换的模块,经不同的组合,以满足不同需 要的这种方法称之为模块化。由此可见模块化应具有四个基本含义:必须具有 一定数量的模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