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书笔记读书笔记菊与刀菊与刀 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本书的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人类学家,提出了最早的文化形 貌论认为文化如同个人,具有不同的类型与特征。 1944 年,随着二战的日益激烈,她开始投入到对日本名族文化的研究 当中。 菊与刀 ,正是鲁思本尼迪克特以文化遥距研究法做出来的成果:她通 过当时日本发布的宣传电影、 集中营中的日裔美国人和战俘的访谈纪录以及日本 人的文学作品收集资料, 重新建构出日本文化以及对日本战后重建的期许。 书中, 她不但以文化形貌论谈论日本文化的特质, 并从孩童教育的角度剖析日本人的生 命史。这本书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接管政策,其中如保留日 本天皇
2、等方针都为当局所接受。而更重要的是,它开启了西方读者们的好奇心以 及对日本文化的研究热潮,使得战前对日本一无所知的情形彻底扭转过来。 内内 容容 在我看来,本书分为 4 个部分,分别讲述了日本矛盾的民族性,日本民 族的等级思想,支撑日本民族的精神支柱和日本民族的“义理观”及自身的道德 修养。 在民族性方面,作者是这样说的“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 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 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叛变; 勇敢而又懦怯;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 恶所征服”正如本书
3、的书名, 菊与刀反映了日本民族激烈的矛盾性。这也 使得“在美国全力以赴与之战斗的敌人中,日本人是最琢磨不透的。 ” 在等级思想方面,日本在国际交往中以强者为尊,社会阶层中以天皇为 尊,家庭生活中以长者为尊正是作者所说的“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而这 遗留自古时封建社会的森严的等级制也使日本“尽管近年来西方化了,它依然是 个贵族社会。 ” 日本民族重视精神力量,认为精神作用远远比物质基础重要。而日本精 神动力的核心则源于天皇。 “日本的天皇是日本国民的象征,是国民宗教生活的 中心,是超宗教的信仰对象”这也间接影响了美国对日本战后政策。 最后,作者讲到的是日本人的义理观。所谓“义理” ,便是忠和孝
4、,与 中国的忠孝观念不同,在日本人眼里“ “义理”的准则是必须回报,这是严格的 规定,不是只像摩西十诫那样一组道德准则。一个人迫于“义理” ,有时竟不得 不无视正义。 ” 心心 得得 知道菊与刀 ,其实是通过高中历史老师。老师推荐的理由,是这利于 我们去了解日本的民族性。在平日的阅读里,我也读过日本的小说,令我困惑的 便是这些小说有的明快清丽,十分美好,而另一些,像人间失格则充斥着绝 望压抑。正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我决定阅读菊与刀这本书。 记得学社概的时候,老师曾说过“特定文化特质的存在,是由于对整个社 会系统的运动和发展,履行了某种重要的功能”这也正好解释了为什么日本文化 具有双重性一是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二是日本社会的“耻 感文化” 。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罪感文化” ,耻感文化,主要是依赖人的羞耻感来 限制人的行为,基于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此比较容易出现人前一回事,人 后一回事的现象,使日本民族的文化体现出鲜明的矛盾性。这本书不仅解答了我 的困惑,还使笔记上的内容有了例子支撑,变得更易理解。 这本书给我的第二个收获,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