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活着读后感 活着仅仅是生存或生活下去么?当看到活着这本书时,我不禁在想,到底什么才是 活着 ,活着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借用余华给自己做的序里的一句话: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 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的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 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既然作者有作者自己的写作目的,那么我们活着也有自己的意义。 我们生活在这个凡世里,必定会经历着属于自己的事情,有着自己的故事,或是悲伤,或是 喜悦,但我看来那全凭生活在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自己来决断。 生来富贵的福贵,却因为自己的堕落,使整个家庭都陷入了一贫如洗的境地,福贵的父 亲最终还是接受不了
2、家境的败落, 最终死在了多年如厕的那个大缸子里。 福贵在自己描述的 每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时, 读者都能深深的体会到他的一次次自责与无奈, 生活在动荡的那个 年代,生存是最基本的法则了,但生与死的距离总是那么近,以至于福贵妻子的病死(最主 要可以说是严重缺乏营养而落下的营养不良症) 、儿子有庆的失血过多而死、女儿凤霞的产 后大出血而死、 女婿二喜的工作失误而死以及唯一的外孙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撑死。 在读者 看来这都是人生中最难接受, 也是最难面对的生死大事 , 但是福贵的诉说确实那么的平实, 那么的镇静,或许是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让他的内心世界变得足够强大了吧 ,亦或是他看淡 了这人间的世事变化以及想
3、为死去的人活得更好。 这无疑不是扣住读者心弦的一个故事发展 情节了。与其说是在叙写福贵的不幸,不如说是在勾勒福贵生活的那个年代的悲哀,文化大 革命使无数的知识分子和有才能的平民和资产家们都无辜枉死或伤残, 也许幸运的人也可以 保全自己的身体吧 。 作为 90 后的我,既没有体验过社会的动荡,也没有体验过一些刻骨铭心的大事情,因 此,当我看到此篇文章的内容是,便是一边猜测,一边阅读下去,故事情节果真如我想的那 样,文革,真的是个残害人的运动,不仅使中国的身体伤到了迫害,更使人的内心受到了极 大的摧残和心灵的扭曲。 但是即使人们生活在扭曲的世界里, 在他们的世界中仍让存在正能 量!当福贵年轻时被抓走当壮丁的时候,危险的战争环境使他不再畏惧死亡,更想回到自己 的小家生存,相遇的战友更是与他并肩“作战” (抢食物) ,收获了友谊,分淡了苦痛。 虽然福贵对于自己的故事有着平淡的讲诉, 但那苦痛又是如何能从他的言语中发泄出来 呢?一次次的让故事重现,那便是在慢慢的撕扯他自己未愈的伤疤,增添的不是遗憾,而是 自责与无奈了。让我慢慢的平复一下这看后的疼痛的感觉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