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读书心得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读书心得 2 2 读“数学读“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研究的进展”有感研究的进展”有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 问 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 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 质。 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 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 的互补与平衡, 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促进学 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 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 (一)“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
2、理论框架: (1)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 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 (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 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 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 (3)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 (4)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 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 (二)“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 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
3、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 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 1.会审题能对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和综合。 2.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 3.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 4.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 进行总结和整理。 5.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 6.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 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 (四)“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 创设 尝试 自主 反馈情境 引导 解决 梳理 1.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 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 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的探 究兴趣和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 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 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 2.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 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 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 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 (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和全班交流。 3.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 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