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专专 业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供热工程供热工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 2013 年年 12 月月 1 2013 年年 10 级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级供热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供热工程供热工程课程的主要的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环节之一。通过该课程设计 可使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内容和应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使学生 通过本课程设计掌握以热水作为热媒的散热器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的设计过程。 二、设计题目二
2、、设计题目 一幢三层楼的热水供暖系统设计 三、原始数据三、原始数据 1、 供暖形式:单管顺流机械循环同程系统,供水温度 75,回水温度 50。 2、 地点: 具体分配见附表; 外墙厚度: 49 墙, K1.27 2 W /m; 屋顶 K0.85 2 W /m, 标准层层高为 3.0 米,底层、顶层层高为 3.2 米。 3、 塑钢窗 K2.6 2 W /m,窗高均为 2.0m,窗宽根据图纸尺寸。 4、 外门按有门斗的两道门考虑,外门 K 值根据类型按附录 1-4 选取,地面为不保温地面, K 值按划分地带计算。 5、 走廊温度取比室内温度低 3,卫生间取与房间相同温度。 6、 房间换气次数按 0
3、.1 次/时计算。 四、设计内容和要求四、设计内容和要求 1. 内容: (1) 供暖系统的热负荷计算;散热器片数计算;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4 天) (2) 绘制供暖系统的顶层采暖平面图和系统图。 (3 天) (3) 答辩。 (0.5 天) 2. 具体要求: (1) 计算说明书要求计算机打印,推荐用 Excel 编程计算。 (2) 按暖通规范绘制图纸。 五、完成及指导时间五、完成及指导时间 全部设计内容全部设计内容 1.5 周内(周内(2013 年年 12 月月 11 日至日至 2013 年年 12 月月 20 日)完成,其中最后一日)完成,其中最后一 天为答辩时间。天为答辩时间。指导教师每
4、天安排 1 次指导时间,具体时间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商定后执行。 六、成绩评定六、成绩评定 学生课程设计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指导教师评分,占 30%,依据设计过程中的 工作态度,完成设计计算及绘图的正确性合理评分。二是答辩教师评分,占 70%,依据其 计算书,图纸的质量,回答问题的正确性评分。 七、参考资料七、参考资料 1、 供热工程 (第三版) ,孙刚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学看暖通空调施工图 ,乐嘉龙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 3、 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 ,陆耀庆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1 采暖热负荷计算采暖热负荷计算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是供暖设计中最基本的数据。 它直接影响
5、供暖系统方案 的选择、供暖管道管径和散热器等设备的确定、关系到供暖系统的使用和经济效 果。 1.1 采暖热负荷计算原理采暖热负荷计算原理 1.1.1 围护结构基本热负荷围护结构基本热负荷 在工程设计中,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按一维稳定传热过程进行计算的, 即假设在计算时间内,室内、外空气温度和其它传热过程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 实际上,室内散热设备散热不稳定,室外空气温度随季节和昼夜变化不断波动, 这是一个不稳定传热过程。但不稳定传热计算复杂,所以对室内温度容许有一定 波动幅度的一般建筑物来说, 采用稳定传热计算可以简化计算方法并能基本满足 要求。但对于室内温度要求严格,温度波动幅度要求很小的
6、建筑物或房间,就需 采用不稳定传热原理进行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可按下式计算: wn ttKFq 式中 K-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 m 2; F-围护结构的面积, m2; n t -冬季室内计算温度, ; w t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围护结构的温差修正系数。 1.1.2 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围护结构的附加(修正)耗热量)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是在稳定条件下,按公式计算得出的。实际耗热量 会受到气象条件以及建筑情况等各种因素影响而有所增减。由于这些因素影响, 需要对房间围护结构基本耗热量进行修正。 这些修正耗热量称为围护结构附加耗 热量。通常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修正。附加耗热量由朝向修正、风力附加 和高度附加耗热量等。 1.1.2.1 朝向修正耗热量 采用的修正方法是按围护结构的不同朝向,采用不同的修正率。需要修正的 耗热量等于垂直的外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