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一、设计目的 1.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 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以及在生产实习中 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的定位、夹紧以 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的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工艺规程的能力。 2.提高结构设计能力。学生通过训练,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 加工要求,选择高效、省力、经济合理而能保证加工质量的夹具, 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 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
2、算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 技能。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将来要从 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锻炼。此次课程设计对给定的零件图分析并进 行工艺规程设计,其中考察了定位基准的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 法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拟订及工序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 差等相关知识。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了 理解,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较好实践。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 自己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对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都有了一定 的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加强,是很有收获的。 二、零件的分析二、零件的分析 1.11.1 零件的作用分析零件的作用分析 连杆是发动机的重要部件的之一。 连杆体与连杆盖通
3、过螺栓连接 成为一个整体, 其大头孔与曲轴相连,将用于活塞的气体膨胀压力传 给曲轴, 从而曲轴带动活塞压缩气缸中的气体。连杆的作用是将活塞 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并把作用在活塞组上的燃气压力 传给曲轴。所以,连杆除了上下运动外,还左右摆动作复杂的平面运 动。连杆在工作时, 主要受气体的压力和往复惯性力所产生的交变载 荷。这要求它应有足够的疲劳强度和结构刚度。同时,由于连杆既是 传力零件,又是运动件,不能单靠加大连杆尺寸来提高其承载能力, 故需要综合材料需用、 结构设计、热处理及表面强化等因数来确保其 可靠性。 1.21.2 零件的工艺分析零件的工艺分析 此零件为连杆盖合件之二-连杆
4、盖, 连杆盖的视图完整, 尺寸、 公差及技术要求齐全。此零件形状结构较为简单,零件各表面的 加工并不困难, 但是基准孔 81+0.021 0mm 以及小头孔要求表面 粗糙度 Ra1.6偏高。基本思路为先加工大头孔再以其为基准来 加工小头孔。 在小头孔中间的大的沟槽需要用 R67mm 刀具去加工, 同样在加工大头孔内表面的沟槽时也要用特殊的 R25mm 的刀具去 加工。此外还应该注意: 1.该连杆盖为整体铸造成型,其外形可不在加工。铸件尺寸 公差,铸件尺寸公差分为 16 级,由于是大批量生产,毛坯制造方 法采用金属模铸造,由机械加工工艺简明手册查得,铸件尺寸公 差等级为 13 级。 2.连杆大头
5、孔对 A 基准的平行度公差为 0.01mm。 3.大头孔两端的台阶面对 B 基准的对称度公差为 0.3mm。 4.小头孔中间的沟槽,对基准 B 的对称度为 0.2mm。 5.铸件毛坯需要经过人工时效处理。 6.材料 QT450-10 。 7.工序 (12) 采用 2mm 的锯片铣刀加工, 也可以改为线切割加工, 该道工序使的连杆大孔为一个不完整的半圆。 若采用线切割可减小加 工缺陷, 但是采用铣刀可以节约加工时间。 由于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 以采用铣刀加工。 8.连杆大小头孔平行度的检验,可采用穿入专用心轴,在平台上 用等高的 V 型块支撑连杆大头孔心轴, 测量大头孔心轴在最高位置时 两端的差值
6、,其差值一半即为平行度误差。 三、工艺规程设计三、工艺规程设计 3.1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在各类机械中, 连杆盖为为传动件,由于其在工作时处于运动中, 经常受冲击和高压载荷,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该零件的材料 选择 QT450-10,零件的轮廓尺寸不大,形状不是很复杂,为大批量 生产, 从减少加工难度来说, 经查机制工艺手册, 毛坯采用铸造成型。 因为零件形状并不复杂,虽为大批量生产, 但为减小加工时的切 削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毛坯材料,毛坯形状可以与零件形状接 近。即外形做成台阶形,内部孔铸造出。 毛坯尺寸通过确定加工余 量后决定。 3.23.2 基面的选择基面的选择 3.2.13.2.1 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 该零件是带孔的盘状零件,孔是其设计基准,为避免由于基准不 重合而产生误差,应-选孔为定位基准, 即选 81+0.021 0mm 孔及一 端面为加工精基准。由连杆盖有孔、沟槽等都需加工,而孔作为精基 准应先加工,因此选外圆及一端面为粗基准。 3.2.23.2.2 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