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报告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 我们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 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面貌发 生了巨大变化, 但大部分地区农村面貌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地方的农 村还不通公路、群众看不起病、喝不上干净水、农民子女上不起学。 这种状况如果不能有效扭转,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成为空话。 因此, 我们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促 进社会主义和谐。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实践 调查 和谐 一、 调查背景。 广东有农村人口
2、 5000 多万,人数超过全省人口的 60%,广 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是全省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 工 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是我国政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 努力消除城乡差异而提出的崭新思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号召下, 经济强省广东正积极探索,大踏步地走在一条具有广东 特色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三农”问题一直影响着社会和谐, 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国家也非常重视。 二、 调查目的 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和珠三角发展规划纲要为重 点内容, 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向广大干部和群众 宣传科学发展观、农村和农业政策、公民基本道德建设等,促进 社会主义和谐,使社会更加繁
3、荣富强;与此同时,增强自己的实 践能力,丰富实践经验,为以后做准备。 二、 调查形式 由于我居住在农村里,而且我们这边的村子也不大,所以调查 起来就比较容易,方便。我打算以走访的形式来来进行我的实践 调查,而范围就是我家附近的几个村子。 四、 调查过程。 我通过走访的形式去进行我的社会调查。 我的调查里面包括许多 内容, 例如目前的生活状况, 需要改善的地方, 存在的问题等等。 通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目前比较的地方: 1、生活水平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不少的改善。 2、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3、农民工外出就业形势逐步好转,就业趋向有所变化。 4、乡镇企业保
4、持增长,农垦经济平稳发展。 5、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大改善生活质量。 6、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也有进一步的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但存在下行的压力。 2、看病难的问题仍然还没解决,还是比较大的问题。 3、目前物价上涨很快,通货膨胀比较严重。 4、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但是所能去的岗位还是有限,就业不稳 定性增强。 5、教育一直都是比较严峻的问题。 6、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不利于长期发展。 7、阶段性、区域性和结构性的短缺和过剩交替出现;家庭经营 收入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 工资性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缺乏有力支 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等等。 (三)解决办法 1、 一是把统筹
5、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没 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 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 2、 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要进一步统一全党对“三农” 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方针, 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条件。 3、 4、 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调 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改善农村民生的前提和基础。要把 加快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电网改造、交通道路 5、 、 清洁能源、 危房改造等生产生活条件和加快发展农村教育、 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放到重要位置。 6、 3、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只有
6、农村的需求 扩大了,中国内需的潜力才能真正释放出来。2009 年,不少地 方的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速度高于城市, 这是一个新的现 象。要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扩大内需增长空间。 4、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由于基 础设施条件落后、 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污染排放问题突出等原因, 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显得更为迫切, 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领 域。 要加快促进农业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转向主要 依靠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组织化水平、完善社 会化服务体系转变。 7、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 发展的持久动力。努力形成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 局 8、 面,不仅仅是中国这次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而 且将是中国长期具备而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优势,扩大内需 的空间非常大。要实行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催生 更大的需求。 (五)调查心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社 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的社会和谐。 当前, 我国农村社会关系总 体是健康、稳定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