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民生态环境意识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 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新乡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 次,我院以“保护环境有你、有我、更有他”为主题,自制了一份企业周边生态环境 调查表,并对新乡市满村镇周边企业人员、附近居民以及其他工业园区、城市居民等 进行了深入调研。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420 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 能反映这 420 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 49%,女性 51%; 年龄:15-19 岁 13%,20-29 岁 8%,30-39 岁 17%,40-49 岁 23
2、%,50-59 岁 17%, 60-69 岁 12%,70-75 岁 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 3%,初中 17%,中专或高中 52%,大专 13%,大学本科及 以上 15%。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我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 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 程度等。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周边生态环境存在的污染现象。其中有 237 人表 示“存在” ,占总体的 56.3%;有 184 人表示“不了解” ,占 43.7%。被调查
3、者中没有 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 周边生态环境是否存在污染现象 提及率 存在 56.3% 不了解 43.7% 不存在 0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 221 人认为环境 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 133 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 93 人认为“无所谓”; 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提及率 需要治理 52.8% 急切需要治理 31.7% 无所谓 15.5%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周边的生态环境污染应 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 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 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
4、位置。可见, 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周边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 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是否能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 提及率 经常做到 56.7% 总能做到 28.3% 有时做到 13.3% 没做到过 1.7% 3.在第十五题中他们认为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以下几个:有 190 人认 为应该节约能源治污减排,有 120 人认为政府应加强灾害检测力度,有 110 人认为应 该发展绿色产业。 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提及率 节约能源治污减排 45.2% 政府加强灾害检测力度 28.5% 发展绿色产业 26.2% 4.调
5、查反映出人们对政府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宣传活动的支持力度还不是 很足。十三题中,399 人对市政府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十四题中,只 有 115 名受访者“非常支持”为了保护环境引起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 对环保宣传活动的了解度 提及率 不太了解 80% 不了解 15% 比较了解 3.3% 非常了解 1.7% 对产品或服务成本提高的支持度 提及率 看情况而定 63.3% 非常支持 18.3% 不太支持 11.7% 不支持 6.7% 可见, 政府在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工作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仍然任重而道远。 5.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在环境生态意识上呈现出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在回答
6、第 十六题,认为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时,对于此题的回答,有 40%的人 认为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35%的人认为应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 21.7%的人认为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这说明人们更希望通过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推动 新乡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意识的特点 1. 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 从调查中可发现,受教育程度 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 势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 “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 的满意度最高(1: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1:5),即低学历与高学 历满意度比为 5:1。 2.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 晰。 3.年龄是受访者对某些环境生态问题的看法的影响因素。在回答十二题“限塑 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时,有 198 人选择“没减少”,而选择“现 在几乎不用塑料袋”的占 12 人大都属于 5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