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姓名:姓名:XX 学号:学号:XX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 2000 万人,并呈继 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 例已高达 18至 22。调查显示:我国有 1.2 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 生了近 2000 万留守儿童,其中 14 岁以下占 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 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 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在暑假这段时间中,我在平时走访了一些家庭, 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总结农村“留守
2、儿童”问题 的现状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一、留守儿童现状、留守儿童现状 1、留守儿留守儿童生童生活问题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 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 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 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否则如果有一点办法,他们都会想法设法与孩子呆在一 起的,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 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有时因为制度等方面的缺陷,自 己挣到的钱还不能及时拿到手,所以他们在家庭生活方面是及其节俭的。父母离 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表
3、现在饮食方面,吃好 是不敢奢求的,能吃饱就行了。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 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城市儿童,是备受 父母及亲友呵护的, 而农村留守儿童只能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 活。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在其稍有一点力气的时候,也不 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 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2、留守留守儿童教育儿童教育问题问题 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 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
4、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 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 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 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 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 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 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 率仅为 88%。 3、留守留守儿童心理儿童心理问题问题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 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 家长也不能随时了
5、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 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 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 2 律底限。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有的沉思状态!由于长期远离父母,逾四成以上留 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卫生问题。 4、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 儿童的道德行为关乎到支撑儿童成长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脊梁问题, 切不可小 视。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对儿童认识形成过程的研究表明,低龄段的儿童 从行为到思维
6、或从感知运动格局到概念的过渡还没有完成,其间经历着“一个缓 慢的分化过程” , “这个过程依赖于同化性转换作用” ,而在这种同化过程中起重 要作用的便是对成人行为的模仿。这一模仿过程是通过成人行为的耳濡目染,其 中不仅有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容,更有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而家庭正是这种 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环境,特别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 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 最佳环境。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 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 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 极的决定性的影响。 5、留守儿童安全问题留守儿童安全问题 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 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 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 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二、实际解决方法二、实际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