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大病救助大病救助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1 引言引言 1.1 大病大病医疗医疗救助救助的的制度定位制度定位 大病医疗救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 系中处于最底层,承担着最后一道防线的功能。与常规医疗救助资助城乡低保、 特困供养、低收入特殊困难等人员参保参合,在其患多发病、常见病时给予医疗 费用补助不同, 大病救助主要针对花费巨大、 危及生命安全或严重影响生存质量, 需在较高级别医院进行治疗,对家庭经济造成较大影响的重特大疾病,在基本医 保之外对因病致贫家庭患重特大疾病的成员给予医疗费用补助。 随着基本医疗保 障制度的不断完善, 大病医疗救助对于缓解
2、经济贫困人群和因病致贫人群的就医 负担、减少灾难性卫生支出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实施大病实施大病医疗医疗救助的意义救助的意义 (1)随着经济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 是抗生素和疫苗的推广使用,疾病谱已由传染性疾病转向以心脑血管病、恶性肿 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这是导致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通 家庭而言,因病致贫的主要风险往往发生在大病诊疗所花的高额费用上。 (2)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所有公民都有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的权利且不会 因此陷入贫困。对极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具有高额医药负 担的大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关系到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以
3、及生活水平, 更关系 到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 (3)党和政府一直高度关注困难群体的医疗保障民生问题。国务院“十二 五”医改规划将“探索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作为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的八项 任务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 。 2 1.3 我国我国大病救助政策的大病救助政策的实施实施 我国的医疗救助从 2003 年开始在农村地区开展 ( 关于实施农村医疗救助的 意见 ) , 2005 年开始在城镇地区试点 ( 关于建立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工作意见 ) , 到 2008 年全面建立,基本覆盖了农村五保、城乡低保等贫困家庭,较好地解决 了困难群众多发病、常见病救
4、助问题。但贫困群众医疗费用特别是大病医疗费用 仍然花费巨大,医疗救助人次救助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大病救治需要。2011 年我 国灾难性卫生支出家庭占比为 12.9%,高出欧洲国家近十倍,表明尽管我国医疗 保障制度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作用仍然十 分有限。 针对这一问题,2012 年,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重特大疾病 医疗救助试点工作的意见 ,确定了 273 个试点地区,向罹患重特大疾病的贫困 人员提供医疗救助。2015 年,民政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 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意见 , 对大病救助的对象、 范围、 标准、程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地可结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乡居 民收入水平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对象范围、补助标准,制定配套的具体办法。 试点三年多来,各地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大病医疗救助模式呈现 多样化的趋势。各地在救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在救助范围、救助程序、救 助标准等方面进行权衡并作出选择。但总体来看,资金投入不足,救助标准和比 例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病救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