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x 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寒假开展“六个一”活动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 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高校学生“走基层看变 化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精神,了解国情、关注民生、 奉献社会,将专业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在奉献 社会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因此寒假期间认真完成学校安排“六个一”活动内容,做到了加一 次社会实践、 精读一本励志书籍和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电影。 同时感悟深刻并对其进行了思想 总结。 寒假期间的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为了弥补大学生实践的缺陷, 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相 结合培养目标,大学里的在校生活虽然每天学不
2、少的理论知识,但是终不如实际体验。这很 容易是大学生脱离了现实社会,随着时间的推进,昨天已成为历史今天已经慢慢流逝,从大 一的新生到大二的学长,学期过了一个有一个,但迎来的却是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 收获,不同的挑战。伴随着党的十八大召开,新的领导充满新的思想为构建新的社会充满血 液,同时对我们的这些大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青少年的学生干部我们要脚踏实地, 扎实打好自己的能力基础,不断地学习、开拓视野,增强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服务同 学的能力。 我是来自农村的学生, 时刻不能忘记生我养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并不是很发达农 村没有工厂的污染, 小河里的水仍然是清澈见底, 我们村领
3、导始终贯彻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 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盛会,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实现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做出战略部署的盛 会,是展示我们党团结、胜利、奋进的盛会。 十八大召开后一些关键词不禁引起我们的关 注。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生态中国”。 其在报告中说到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融入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所谓“美丽中 国”,源于“五位一体”的全新
4、部署。生态文明建设的呼之欲出和持续发力,正是我们建设 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党和人民在生态文明的发展进程上持续推 进。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 10 年来下降了 12.9%;我们已经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 护制度”、“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并多年坚守 18 亿 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十一五”期间,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4.6 亿吨,赢得国际社会广 泛赞誉。只要我们沿着这一方向坚持不懈,持续努力,人人树立起“美丽中国,有你有我” 的观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一定会在我们这一代人 手中实现。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
5、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 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 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 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 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中华文化 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 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 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 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 也彰显了
6、中华民族对子孙、 对世界负责的精 神。 “美丽中国” 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 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 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 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 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 10 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 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 立约束性指标, 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 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 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 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 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 “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