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交通问题 本次实践工作地点是在*交通局运输管理所,时间为 2013 年 8 月 1 日 2013 年 8 月 15 日。工作内容主要是协助工作人员监督检查客货运输经营,同时 在工作之余将自己的工作感悟以及经历记录整理总结。 在经过十几日的工作历程 之后,自己更多的丰富了社会经历和生活阅历,同时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了社会 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当代农民生活带来种种变化。 工作单位介绍 * 实践过程 因为爸爸的工作地点贴近农村, 所以我特意着重了解学习了国家近些年来对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问题。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中国的农 业、农村形势正在不断地向好
2、的方面发展。特别是从 2004 年开始到现在,提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到了全党、全社会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认同,大家都认 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性的任务。 因此全社会对 “三农” 问题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的环境在进一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日益提高。 因为工作内容及方向,期间我接触了大量的农村从事运输行业的人员,并对 他们进行了采访和询问。 现将所整理的一些关于工作辖区内的农村交通建设问题 所列如下: 一. 辖区农村交通村交通现状和农民出行的基本情况现状和农民出行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出行村民及部分司机的采访, 掌握了许多辖区农村路况的信息及农民 交通出行的情况。
3、现在,农民出行普遍还是用的汽车,乘汽车便宜又方便,小车 在农村的普及率不是很高。一般而言,只有村里少数的富裕农民才拥有自己的小 车。相比于十年前,农民的出行时越来越方便。十年前,他们到县城里去多半走 路或骑自行车。可现在通了公交车,想去就去,既方便又快捷。而相比于方便的 交通工具而言,车费还没有怎么提高,特别是公交车,一般来说都是一元。看着 农民脸上微笑的表情,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真是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农村也基本上村村通了公路,我们现在不得不感叹 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好啊!它把各种先进的科技带到农村去,使我们的农民过 上幸福的生活。由于有了公路,大大的促进了
4、农村经济的发展,现在的农民基本 上都有了摩托车及农用车, 他们可以很方便的把各种蔬菜及农作品及时的送往县 城里以满足县城居民的各种生活需求。 农村村公路现状 文化大革命前,辖区周边农村村是没有硬化公路的,文化大革命后,经济蓬 勃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效。 周边农村修起了硬化公路, 并随即通了到县城的汽车。 从此,县城周边农村公路直到县城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原来那条泥石公 路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镇政府的号召下,由政府出资,对公路实行了 柏油化,在年代末期,这条宽宽的柏油马路终于通车,各村村民心里不知有 多高兴。有了好路,公交车也来了,随即村里有了公交车,并且依附于条条主公 路,村民们
5、都修了通向自家家里的支路。现在各村的农民一出门就是公路,看着 他们谈论各自村里交通时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开心! 、周边农村村车辆结构状况 现在辖区内有机动车约 3000 辆。其中货运车 2400 多辆(含大型货车 1000 辆,农用运输车 900 辆);客运车 500 辆(含营运性客车 270 辆,非营运性客车 150 辆);农用拖拉机 80 辆;大大的方便了农民的出行及货物运输。 二.辖区农农村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村交通中存在的问题 我在与部分农村人员交谈中也了解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 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的各类交通工具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上世纪八 十年代起
6、,自行车在农村渐渐普及,至九十年代初期,摩托车的数量又在农村逐 渐增多,近年来,由于助动车的数量在农村的激增,以及广大农村个体经营者的 电瓶车、三轮摩托车数的泛滥,而农村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对滞后,再加上农村人 口素质及交通意识的薄弱,逐渐导致农村交通情况的不断恶化,虽然说是广大农 民进出县城的交通工具在不断变化,交通便利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但随之 而来的就是农村交通事故的频发,给广大农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与此同时,农村交通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正在深刻地提醒人们时刻要把自己的人 身安全和生存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农村公路网络 尽管与十年前相比,农村公路密度,高级路面有一定幅度增加,公路建造深 度也有了显著提高,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样式的汽车也 进入了农村,使周边农村的农民享受了城市人民的方便生活。但仍与该村经济发 展需求不相适应,只要有以下方面: (1).公路交通网络不健全,整体服务水平低。周边村内多数公路路段时速仅 为 20-30 公里,大大低于国内平均时速 44 公里的水平,其公路运输状况差,人 车混乱,通畅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