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论文题目: 专业班级: 姓 名: 教 学 号: 索索 引引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3.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4. 关于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关于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建议 5.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总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总结 一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背景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从加强农
2、业、搞活农村、致富农民入手,率先推 行农村改革,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呈现良好的 发展趋势。这既是一个有利于“三农”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的战略机遇期, 也是 一个容易忽略“三农”问题、导致社会各类矛盾凸显的社会敏感期。党的十六届 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形势下解决“三农” 问题的根本指针。 至今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生活也步入 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农民的生活开始变得安康富足。这一切很大一部分得益于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事物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就 应对其进行全面的社会调查。 作为一名曾经在农
3、村生活过的孩子,我理应关心家乡的发展,关心新农村建 设,因为那是抚育我长大的地方。 二二*县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1.生态农业建设方面 *满族自治县在总结生态立县战略的成功经验后,把生态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由生态立县转移到打造绿色农业生态县上来,创新发展中药材、鹿业、林蛙、山 野菜、优质米、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具有牵动性的绿色农产品品牌。重 点实施“一带两园”建设工程,即“一带”是 202 线国道两侧现代化农业科技示 范带, “两园”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和药材培育示范园。6 年来,*县建水库 10 座, 全县累计达到 56 座,蓄水总量达 1.1 亿立方米,
4、灌溉农田 14 万亩,发展节水灌 溉 3 万亩,喷滴灌工程 54 处,防渗渠道 16.2 公里;加大农业生产基地基础设施 建设投入,绿色农产品得到有效开发;发展林下参等中药材 2 万亩,林蛙养殖存 量 3000 万只,天山马鹿存量 1 万头,山野菜 600 棚。建立有机大米种植面积 1 万亩和 2 万亩绿色大米基地,绿化苗木基地 3 万亩,新建“四位一体”大棚 1500 个,节柴吊炕达到了 3 万铺。山区绿色生态县经济实现了农村稳步增长,农业总 产值由 1999 年 67872 万元增加到现在的 790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2480 元 增加到 2700 元。新增森林面积 10.5 万
5、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73.5以上,生态经 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 60%以上;生态城镇占全县的 60,生态文明村达到 50,初步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生态型河道建设成效显著 抚顺市*农田基本建设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生态河道 整治。十多年来,先后完成了清河、柴河、浑河、柳河主干及部分支流河道的治 理,现已修筑堤防 580 公里,其中工程防护 190 公里,生物护岸 227 公里。河道 生态工程建设在防洪减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益。 政策扶持,制度保障。为进一步开展河道生态工程建设,抚顺市*县委、县政 府于 2004 年制定出台了*县生物防护管
6、理条例,条例明确提出对河道生 态工程建设实行“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立项限制”,对生物防护予以制度保障。 一是对营造护岸林坚持“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原则,调动群众造林 护岸的积极性。二是充分调动各方资金用于河道生物工程建设,将省市配套资金、 水保、农业开发资金捆绑使用进行补助,鼓励社会人员投资营造护岸林,确保每 年生物防护资金补助不低于 30 万元,总投资不少 50 万元。三是对工程质量抓得 好、成效好的乡镇优先排列下一年度的水利项目,对生物护岸工程不认真、敷衍 了事的乡镇不给补助,减少水利工程投资项目。今年,针对资金不足的情况,采 取了“县乡联合管理”和“按成活率补助”的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已完 成生物防护 40 公里。 因地制宜,科学治水。*县根据河道堤防多为砂土、土质瘠薄、处在高寒气候 带的情况,选择了耐旱、耐瘠薄、耐寒的树种。结合堤防的不同位置,合理选用 不同树种。堤脚多选用根系发达、固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