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 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问题”调查报告关于 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问题”调查报告 实践报告正文实践报告正文 一、一、 实践目的及范围: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发现我们所生活的的周边环境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一项 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可行的建议,改善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 。其意义是 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 实践地点为华 中农业大学。实践的对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体。 二、实践内容:二、实践内容: 1.实践安排概况 a.2013/9/21 至 2013/9/22,小组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确定了本次社会实
2、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 的课题。 b.2013/9/23 至 2013/9/24,制作问卷调查表,小组各成员分批发放问卷调查表,调查范围主要 集中在三教,对象基本包含各年级学生。 c.2013/9/25 至 2013/9/26,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小组成员讨论并得出结果, 写调研报告。 d.2013/9/27,检查相关细节并打印调研报告。 2. 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再根据小组各成员的亲身经历, 一致认为废旧自行车的处理问题十分的贴切,故将课题的名称定为“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问题” 。 大家提出不同问题,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3、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对 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集体讨论相关结果,得到了大多数同学认为有必要回收处理废旧 自行车等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们查询了相关 资料,了解实践报告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 重点研究的问题 废旧自行车有否对部分同学的生活带来不便,有无必要处理废旧自行车,应该怎样合理处理废 旧自行车,广大学生的建议是什么。 三、实践的数据三、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处理与分析:分析: 我们发现在每个宿舍楼的停车位出都有很多早已锈迹斑斑, 但又无人问津的废旧自行车, 这些 自行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发了什么样的问题?学校
4、和学生双方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一问 题?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本小组进行了实践调查,调查的主要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我们感兴 趣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调查的实践数据处理和相关的分析如下。 (注:对于主要的问题,我们以图表形式来处理数据,次要的问题主要以文字表述为主) 1本次调查共发放了 150 张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范围基本包括了大一至大四年级,其中大一的学 生和大二的学生为主体,约占总人数的 75%,因其他们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是在校园内,故他们对校 园内的一些问题的反应会更具代表性。大三和大四的人数偏少,可能是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的缘故, 但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多,思想上更为成熟,可以对我们的问题进行客观
5、的回答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切 实可行的建议作为我们的重要参考。但是由于样本的数量较少,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造成实验结果的 偏差,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 2.在调查的对象中,大约只有 15%学生有自行车,这一点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况不是十分的符合,我 们预期大约有 25%的学生拥有自行车,这是从我们身边的班级所得的结论。这样的话,会给某些问 题带来不便。但是从总体上看,没有自行车的同学仍然是占大多数的,他们对于问题的反映会更加 客观,侧重于废旧自行车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有自行车的同学对这些问题是深有体会的,他们 能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对问题的回答会更加的准确与具体。 3.对于校内废旧自行车为什么会大量堆积
6、的问题, 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责任感, 毕业之后就将自己的自行车丢弃在校园,现在的学生只考虑了自身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行 为会对周围的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对别的同学产生不好的影响和生活上的不便。这背后 不仅是废旧自行车的问题,更是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还有的同学反映暑假之后,因为废旧自行 车太多的缘故导致自己的自行车找不到了,误认为自己的自行车已经被偷,过了很长的时间在一楼 车库中偶然找到。我们想如果没有偶然,这一部分自行车将会无辜地沦为废旧自行车。如果我们不 将自身的观点转变,不强化自己的责任感意识,终有一天,校内的其他自行车将会无处可放。还有 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对废旧自行车没有及时处理而导致了这些问题,这一部分同学的数量占总调查 数量的 40%,拥有不小的比重。反映了学校在某些工作上的疏忽,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同学没有给学 校提出建议的强烈意识,故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让学校和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两者 本就是不可分隔的统一整体,不可将两者分别视之。 4.废旧自行车带来哪些主要问题? 废旧自行车带来的 主要问题 影响校容,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