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2014 学年第一学期 我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专业班级 10 计算机本科 4 班 学 号 姓 名 成 绩 2013 年年 12 月月 目录 目录 2 摘要 3 前言 3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4 1、意义4 2、现状4 3、策略4 二、促进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若干财税政策建议 5 1、完善财政管理制度.5 (1) 、加强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 5 (2) 、重视财务公开制度的执行 5 (3) 、健全财务人员培训体系 .5 2、建立城镇化发展稳定资金投入机制 6 3、创造公平就业机会.6 4、改革政绩考核体系.6 三、关于城镇化速度的研究 .7 1、主要问题.7 2、影响7 (1) 、不利
2、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7 (2) 、产业结构 7 (3) 、由于第三产业和信息化受到限制 .7 四、农村城镇化中土地问题对策 8 1、重视制度建设和加强立法工作 .8 (1) 、重视制度建设 .8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8 2、坚持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 .8 五、新型城镇化未来之路 9 1、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 .9 2、加强农村生态恢复与保护,落实好退耕还林政策 .9 3、创新体制机制9 六、结束语 . 10 参考文献 . 10 摘要 农村城镇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融合的通途。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 揭示农村城镇化的实质内涵、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从定性分析与定
3、量分析相结合的角 度评价农村城镇化水平,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方针、战略 目标、发展思路、对策建议和政策选择,以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针对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城乡统筹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的五条 实现路径:1、统筹城乡,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包括优先发展大城市,发挥 大城市对农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充分转移农业农村人口;有重点地发展小 城镇,突出小城镇衔接城乡功能等。2、统筹城乡,发挥新型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包括加强城乡信息化建设,依靠信息化推动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依
4、靠三次产业 协同发展推动城镇化;提高农民素质,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推动城镇化等。3、统 筹城乡,确保城镇化进程中市场基础和政府引导相结合。包括发挥市场对城镇化的基础 性作用,农民进城主要由市场决定;统筹城乡管理,发挥政府对城镇化的引导作用;市场 和政府既分工又合作,在城乡统筹中协调运行推进城镇化等。4、统筹城乡,提高城镇化 发展质量。包括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要素流动畅通;统筹土地开发利用,科学制 定城乡规划;改善城镇住房条件,让进城农民留得住等。5、统筹城乡,推进可持续发展城 镇化。包括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统筹解决城镇化进程中人口问题;转变城乡经济发展方式, 在城镇化进程中节约能源资源
5、;加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走生态型城镇化之路等。 关键字:城镇化;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土地整理 前言 城镇化的含义主要是指通过城市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使城镇经济在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日益增长而引起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的社会进步过程,换言之,就是人类 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农业活动的比重逐步下降、非农业活动的比重 逐步上升的过程,与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相适应,出现乡村人口比重逐渐降低、城市人 口比重稳步上扬,居民居住地的物质面貌和生活方式向城镇化性质转化和强化的趋势。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建设 我国将城镇化明确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始于 1998 年,当时党中央在十五届三中全会提 出
6、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随后在“十五”计划纲要中进 一步指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1、意义 城镇化的发展,使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日益明显。据统计:目前我国工业 产值和总值的、税收的都来自城市。这不仅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而且用事实证明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 标、推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 2、现状 我国城镇化进程起步于建国初期。回顾近年的城镇化历程,人为“抑制”农村人口 向城镇转移是各个时期的共同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 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 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到 2012 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 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 52.6%,还处于中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