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幼儿缺乏幼儿缺乏爱心爱心的成因的成因分析分析及其培养建议及其培养建议 【摘要】幼儿期是个体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是否具有爱心,影响着幼儿良好 品德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 笔者在了解当前幼儿爱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幼儿缺乏爱心 的成因,并对家庭、幼儿园、社会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幼儿;爱心;成因分析;培养建议 在我国古代悠久的文化传统中,爱心教育随处可见,古代先贤圣哲们主张爱 心,倡导用爱心感化人。孔子说:“与人为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号 召人们互相友爱,反对战争。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许多儿童爱心教育的故事 和家教范例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作为优秀文化传统保
2、存至今。培养幼儿的爱心 是当前和今后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爱心”指关怀、爱护他人的思想感情。笔者认为幼儿 的爱心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爱自己的亲人,如父母、爷爷奶奶以及其他亲戚; 二是爱老师和同伴;三是同情关爱弱势群体;四是爱护公物、关爱小动物。3-6 岁是幼儿社会性情感形成的关键期,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教育,要想达到同样 的教育效果则可能会事倍功半。 一、幼儿缺乏一、幼儿缺乏爱心爱心的现状及成因的现状及成因 (一)(一) 当前幼儿当前幼儿爱心爱心的现状的现状 当前幼儿爱心呈现怎样的现状呢?浙江省嵊州市的马东贤老师曾对 633 个 班级的 640 位中班幼儿爱心情况开展调
3、查并进行统计,见下表: 项目 人数 项目人数占总数的 愿意把自己心爱物品借给自己班幼儿 96 15 愿意把自己心爱物品借给别班幼儿 33 5.2 当自己有困难时希望得到别人帮助 609 96 看到熟悉的人有困难会主动地去帮助 112 17.7 看到陌生人有困难会主动地去帮助 39 6.2 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69 11 从表中可以看出,很多孩子不愿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借给别的幼儿,在别人 有困难时也不愿意主动帮助别人,在家中主动帮助父母做事的人也很少。可见, 2 幼儿的爱心缺失呈现普遍性。 同时, 笔者在玉溪市一幼、 二幼和瓦窑办事处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 实习时, 也经常听到家长们这样议论自
4、己的孩子: 对长辈没有礼貌、 不懂得关心体谅家长, 不懂得爱护公物。于是,笔者通过近两个月的有针对性的观察、访谈。笔者 发现:多数幼儿在处理自己与父母、老师、小朋友的关系,解决利益冲突(多人 面对同一件玩具),满足个人需要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爱心的缺失。爱 心缺失的幼儿主要表现:在家庭中,他们几乎处于中心位置,享受着家庭中最多 的优待。他们认为父母爱他们是天经地义,但是却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毫无 感恩之心,更别说主动关心爱护长辈;在幼儿园,幼儿眼中只有自己,稍不满意 便对同伴做出攻击性行为,不会体谅他人的痛苦和困难;在社会中,他们缺乏对 弱势群体的同情,不懂得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小动物
5、。 (二)幼儿缺乏(二)幼儿缺乏爱心爱心的原因分析的原因分析 幼儿爱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其具体的生活环境, 他们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 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感知并丰富着自己的爱心情感。要弄清楚幼 儿缺乏爱心的原因,我们需从伴随他们生活的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个大环境去 剖析。 1 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最初场所,它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像 一个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在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会通过家 庭在幼儿的心灵上打上烙印。 学前儿童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决定了他们是在人生对 家庭生活依赖最强的阶段,因此家庭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教育重心
6、等都会直 接影响幼儿爱心的发展。 (1)不良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幼儿的态度和品德特征与家庭教养方式有 密切的关系。若家庭教养方式是民主型,则有利于培养幼儿谦逊、合作、信任等 良好品质。若家庭教养方式偏向专制型和溺爱型,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行为 。 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下,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唠叨,强制压服,甚至 经常打骂。孩子的正常需要得不到满足,稍有不顺从就会得到呵斥和责备。孩子 害怕父母,也容易变得孤僻、退缩、言行不一,其独立性、主动性等发展较差。 这样的孩子自顾不暇,由于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温暖和同情较少,所以他们很少会 3 主动关心爱护身边的人; 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下, 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 宠爱娇惯、 过度保护, 对孩子的要求一味地满足, 毫无原则地迁就。 孩子容易变得依赖性强、 任性蛮横、胆小怯懦、自私自利、人际关系不佳。无形中强化了幼儿以“自我为 中心”心理, 使幼儿的眼中, 只有自己, 没有他人, 只知索取, 不懂回报。 (2)不良家庭氛围的感染和影响。家庭氛围是家庭成员间互动形成的人际 关系和心理氛围,它客现地存在于每个家庭之中并且影响孩子身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