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章 绪 论 1.1 概述 1.1.1 我国能源基本现状 (1)能源开采情况 2010 年:商品能源总量 16.78 108t 标准煤,其中煤炭占 67.1%,原油消费量 2.67 108t,进口量达到 9700 104t,占 35%。 2011 年:商品能源总量 18.45 108t 标准煤,增长 15%,其中煤炭 19.56 108t,原 油产量 1.75 108t,进口 1.44 108t,占总量的 45.2%,天然气产量 408 108 3 m。 2011 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4.4 108kW,比 2010 年增长 13%。 (2)存在问题 能源供应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
2、很低 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 11%,人均煤炭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 42.5%;石油储量 占世界储量的 2.4%,人均石油储量仅为世界平均量的 17.1%;天然气储量占世界储 量的 1.2%,人均天然气仅为世界平均量的 13.2%。 石油供应紧缺和能源安全问题突出 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不断加大,对外的依存度 2010 年为 35%,2011 年为 45.2%。 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大大超过了一般商业范畴, 由此石油安全成为重大课题。 单位产值能耗问题突出 2007 年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 2.5 倍,比日本高 8.7 倍,比美国高 2.5 倍,比印度高 0.43 倍。单位产品能源电力钢铁
3、等 8 个行业产品单位能源比国际先进 水平高 40%。 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加突出 我国的能源消费中 80%是原煤直接燃烧, 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已经影响到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中国的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其中 70%和 90%是由燃煤产生的。从我国目前的煤炭生产和消费来看,均难以适应环境保 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 1.1.2 我国供暖发展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在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供暖建筑的 2 比例不断提高,供暖地区也迅速南扩,供暖能耗总量迅速增加。随着对城市大气环境 保护要求的日益增加和城市能源结构的调整
4、,供暖事业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1)能源结构的调整 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仍占 70%左右:节省能源、与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大 型和特大型城市燃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在迅速降低,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和电的比例在 不断上升。 (2)我国住宅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状 建筑用能占社会总能耗比例也逐渐增加;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已占总能耗的 27%,逐渐接近发达国家 30%33%的水平; 我国人均建筑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筑面积的不断增长,建筑用能的比 例很有可能会逐渐超过 30%; 我国供暖能耗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 55%以上, 在北京等华北城市, 供暖能耗约 占建筑能耗的 75%左右,为供暖地区社会能耗的 2
5、1.4%。 (3)供暖体制的改革 随住房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在的福利制供暖体制已经与住房改革、供暖 企业的发展及推动建筑节能的要求严重不适应; 中央已正式出台供暖体制改革的方案,供暖变福利为商品,国家对供暖的暗补 转为明补; 北方地区居民用于供暖的消费将平均占个人年收入的 38%; 这一改革将供暖事业推向市场,并直接与居民的经济利益连接。这将有力推动 建筑节能的开展,同时使各种供暖方式重新被市场所选择和发展。 (4)我国供暖方式正在向多样化发展 以电为主要能源方式,包括:各种直接电热方式、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 下土壤源热泵方式; 以燃气为主要能源的方式,包括:大型燃气锅炉集中供暖、小型
6、模块化燃气锅 炉的单座建筑的供暖、单户燃气炉供暖; 以核能为能源的低温核反应堆集中供暖; 以燃气为一次能源通过燃气轮机或内燃机发电, 回收其尾气热量的燃气热电联 产集中供暖等。 (5)目前供暖系统设计、建设和运行存在的问题 在长江沿岸夏热冬冷地区, 也参照北方严寒地区建设燃煤热电联供系统和大型 燃煤锅炉房集中供暖,由于这些地区供暖时间短,如果不考虑与夏季空调的结合,造 成系统投资高,利用率低,供暖成本高,浪费能源; 3 对以天然气为能源的供暖方式,也仿照燃煤的模式,建设大型燃气锅炉房进行 集中供暖,或者把燃煤锅炉房简单改为以燃气为燃料,没有体现燃气是洁净能源,分 散供暖效率更高的特点,造成输送损失大,系统可调性差; 以电为能源的供暖方式出现了电锅炉集中供暖的方式,使一次能源利用率低, 供暖成本高; 大部分地区对新建的节能建筑在供暖系统的设计、 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还按普 通建筑的模式处理,使节能建筑的节能优势不能发挥; 热源平均热效率低,供暖系统外网保温质量差,水力和热力失调严重; 采用间歇调节的运行机制, “大马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