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0 前言 老式的电度表大都灵敏度差、测量精度低、易受电磁干扰,并且大量非线性元件的使 用,增加了电网高次谐波,其电压电流并非标准正弦波,因而导致误差增大,测量精度下 降。特别是当波形畸变较大甚至不能正常工作。这种情况是不承担超重负荷功率测量1。 为了改变这个状态,也为了改善用电量不均衡的现象、调节负荷曲线、合理利用电能,国 内部分省市的供电部门已开始逐步推广使用多费率电能表、电子式多功能测量仪表、IC 卡 预付费电表、基于 AD 的电能自动测量系统、基于单片机的电能自动测量系统、这一系列 电表的设计是促进均衡用电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式。 电度 IC 卡预收费系统是为了满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
2、会生产力的发展而研制的,具 有使用之前预先收费、用电管理现代化和分时间段计费等功能的新型电度表2。IC 卡预付 费电度表是以 IC 卡作为电能量值数据传输媒介,在电度表(电子式电度表或机械式电度 表) 中加入负荷控制部分等功能模块, 从而实现电量抄收和电量结算功能的智能型电度表。 采用 IC 卡电度表后,可以改变现有的管理和收费模式,使得更加快捷有效。用 IC 卡 实现预付费,实现先付费后用电,IC 卡结算的管理模式,使电费收取更加方便及时,减少 欠交,迟交的现象。它避免过多的现金交易出现的纠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手续和强 度,而且,供电公司建立了用户信息管理系统,存储在 IC 卡内,保证一
3、户一卡,信息系 统里有完善的财务核算系统,实现了科学管理,使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实现自动化,按照 管理系统流程开展工作,减少出错概率,更加科学化,自动化,提高了公司服务质量,增 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IC 卡电度表的 IC 卡缴费功能更便于用户日常查询,及 时了解自家用电情况。 2 1 电度表的简介 1.1 电度表的发展 电表作为电力测量工具,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最初,使用机械感应 电度表。它有更多的功耗,重,需要手工抄表,不防窃电、低性能的缺点3。随着微电子技术 的迅速发展,单片机(MCU)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广泛应用于电能计量领域,提高了仪表的技术 水平和性能,然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电
4、力仪表,如:单相电子式复费率电度表、单相电子式 预付费电度表、三相电子式多功能电度表、三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等。 目前,预付费电表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很多的集成技术,以提高智能化程度,未来 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智能数据终端,可以与电力供应公司、用户进行人际沟通 5。按照国家 电网公司的新标准的要求,除了具有测量,最基本的预付费控制功能,对电气安全的要求 更加重视,操作方便等优点。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也日趋成熟,在引进和利用国外先 进的技术和工艺,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将技术和先进的 技术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更成熟的呈现在用户面前 6。 1.2 IC 卡国内外发展现状 IC 卡
5、又称集成电路卡,是 1974 年一名法国新闻记者发明的。95 年之前 IC 卡电表多 为可擦除存储芯片(EEPROM)或一般存储卡,以 93C46 和 24C01 为主;95 年后以存储 卡和逻辑加密卡为介质出现了大范围使用 IC 卡表的状态; 98 年后使用以 CPU 卡和 ESAM 模块方式为加密介质的 IC 卡表并逐渐向 CPU 卡和 ESAM 模块方式过渡。 随着国内各个行 业服务意识的增强,IC 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在居民用户日常生活中,IC 卡技术的 应用越来越广泛78。尤其是在相关的计量表计中,例如电表、燃气表、水表、暖气表,IC 卡技术的应用已经很成熟了。目前,很多居民区都
6、已经开始采用 IC 卡来数据管理,包括 抄表、收费、控制,这使 IC 卡表成为目前国内应用技术发展的一个亮点。 IC 卡预付费电度表是以 IC 卡作为电能量值数据传输媒介,在电度表(电子式电度表 或机械式电度表)中加入负荷控制部分等功能模块,从而实现电量抄收和电量结算功能的 智能型电度表。 非接触式 IC 卡又称射频卡是国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成功地将 IC 卡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解决了无源和免接触的难题。射频卡与读写器间无机 械接触,不需专门的供电电源,从而避免了接触故障;表面无裸露芯片,使用时没有正反 面之分,可防水,且不易产生静电击穿及弯曲损坏等问题9。总之,非接触式 IC 卡具有可 3 靠性高、使用方便、操作速度快等特点。 1.3 单相电子式预付费电度表的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我们使用的是机械感应式电度表,它具有笨重、耗电多、需要人工抄表, 防窃电性能低、需要手工抄表等缺点。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片机(MCU)和电 源广泛用于测量领域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其技术水平和仪表的性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电 能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