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绪论绪论 长输管道设计是对油气储运专业本科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次重要培养与锻 炼,也是对其专业知识学习的一次综合考验。本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由经济流速确定 经济管径,确定所使用管材,由最小输量确定其热站数,最大输量确定其泵站数,并 计算各个输量下的运行参数等等,最后还有经济计算,各年的输油费用等等,以及用 内部收益率评价其项目可行性。 此设计管材采用60 10,20 号钢管; 采用加热密闭式 输送流程, 先炉后泵的工艺, 充分利用设备, 全线输油主泵和给油泵均采用并联方式, 加热炉采用直接加热的方法。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经济管径、站址确定、调整及 工况校核、设备选型、反输计算、站
2、内工艺流程设计和开炉开泵方案;绘制首站及中 间热泵法学到的东西,使自己不但系统了学习了以前的知识,还有了对管输设计更深 刻的理解。由于自己水平有限,虽然已尽力,但难免存在疏漏和错误之处,站的工艺 流程图、泵房安装图、管道的纵断面图。此外还进行了一定量的外文翻译。在本次设 计中,我本人自己学到了许多平常课堂没有学到的知识,希望老师多批评、指正。 2 2 工艺设计说明书工艺设计说明书 2.1 工程概况工程概况 2.1.1 线路基本概况线路基本概况 本设计依据某油田实际情况,由工建情况,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等方面通过综合分 析确定线路走向。管线全长 350km,管线经过区域地势起伏较大。管线设计为密闭输
3、 送,能够长期连续稳定运行,输送油品手外界环境恶劣气候的影响小,无噪音,油气 损耗少,且对环境污染小,能耗少,运费较低。 2.1.2 输油站主要工程项目输油站主要工程项目 本管线设计年输量为 1500 万吨年,综合考虑沿线的地理情况,贯彻节约占地、 保护环境和相关法律法规, 本着尽量避免将站址布置在海拔较高地区和远离城市的人 口稀少地区,以方便职工生活,并本着“热泵合一”的原则,兼顾平原地区的均匀布 站方针,采用方案如下:设立热泵站四座,即首站和三座中间站,均匀布站。 本次设计中管道采用可减少蒸发损耗,流程简单,固定资产投资少,可全部利用 剩余压力便于最优运行的密闭输送方式,并采用“先炉后泵”
4、的工艺方案。选用直接 加热式加热炉。 鉴于传统的采用加热盘管对罐内油品进行加热的方法存在种种弊端, 本次设计将 热油循环工艺也包括在内,即部分油品往热油泵和加热炉后进罐,而且设有专用泵和 专用炉,同时该泵和炉还可分别作为给油泵的备用泵和来油的加热炉,充分体现了一 泵两用,一炉两用的方针。 2.1.3 管道设计管道设计 本设计中选择的管道为外径 660,壁厚 10.0mm,管材为 20 号钢的管道。由于 输量较大,且沿线地温较高,故从经济上分析,本管道不采用保温层。 2.2 基本参数的选取基本参数的选取 2.2.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吐鄯输油管道初步设计任务书 中国石油大学储运教研室 输油管道工
5、程设计规范 GB 502532003 石油库设计规范 GBJ 74 工程管道安装手册 中国石化出版社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 其它有关法规及技术文件 2.2.2 设计原则设计原则 3 (1) 设计中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做 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使用、确保质量; (2) 保护环境,降低能耗,节约土地;处理好与铁路、公路、空运、水路间的相 互关系,在满足管线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管线的承压能力以减少不必要的损耗; (3) 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合理吸取国内外新的科技成果。管线线路选择应根据沿 线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质、地震等自然条件和交通
6、、电力、水利、工矿企业、城 市建设等的现状与发展规划,在施工便利和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综合分析和技术 比较确定; (4) 采用地下埋设方式。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时,局部地段可采用土堤埋设或地上 敷设。 (5) 充分利用地形条件,兼顾热力站、泵站的布置,本着“热泵合一”的原则, 尽量减少土地占用。 2.2.3 原始数据原始数据 (1) 最大设计输量为 1500 万吨/年; 生产期生产负荷(各年输量与最大输量的比率)见下表 2-1。 表表 2 2- -1 1 生产期生产负荷表生产期生产负荷表 (2) 年最低月平均温度 3 C; (3) 管道中心埋深 1.5m; (4) 土壤导热系数 1.4w/(m C); (5) 沥青防腐层导热系数 0.15w/(m C); (6) 原油物性 20的密度 870kg/m 3 ; 初馏点 80; 反常点 29; 凝固点 25; 比热 2.1kJ/(kg C); 燃油热值 4.18 10 4 kJ/kg。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