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系系 别 :别 : 电子与电气工程系 年级专业:年级专业: 2009 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题目名称:题目名称: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电力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 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规划、计划、用电、调度等部门的基础工作。讨论了年度 负荷预测、月度负荷预测和短期负荷预测的特点、成熟方法,分析了负荷预测问题 的各种解决方案,并指出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根据国内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的实践 和国外的经验,对我国
2、开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模型;参数辨识 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电力负荷预测方法与应用 一、概述一、概述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完善和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改善,对 电能的需求逐年加大,同时对电力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且由于电能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 对电网建设和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负荷预测是电网规划建设的依据和基础。随着电力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电力负荷的正确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电力负荷预测是指通过对电力系统负荷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运用统计学、数学、计算 机、工程技术及经验分析等定性定量的方
3、法,探索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对未 来的负荷发展做出预先估计和推测。 电力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电力投资的效益, 供电的可靠性,用电需求的正常发展,以及社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要做到预测准确或 较准确是很困难的,因为影响电力负荷预测的因素相当多,且由于各地区产业结构和人民生活 水平不同,各具体因素对电力负荷预测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因而电力负荷预测具模糊性。 回顾我国“十五”期间的预测情况与实际发展情况是很有意义的。 基于“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电力工业的发展状况,在全国电力供需趋于平衡的前提下, 我国制定的“十五”规划对电力工业发展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力工业发
4、展方式要 从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以供给导向为主转向以需求导向为主,优化电力资源配置。 国家经贸委电力工业“十五”规划中预测: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为年均 7%左右,电 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5%,到 2005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3.9 亿千瓦,全国发电量将 达到 17500 亿千瓦时以上。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 “十五”计划及 2015 年远景规划中预测: “十 五” 期间我国 GDP 年均增长 7%左右, 电力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在 4.5%5.0%之间, 到 2005 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 3.65 亿千瓦,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 16200 亿16600 亿千瓦时
5、。 但实际的情况是:截至 2005 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5.17 亿千瓦,全国发电量达到 24975.26 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为 24689 亿千瓦时。 比较我国“十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中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与全社会用电量等参数的预 测值与实际值,可以发现我国“十五”电力规划中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和全社会用电量 的误差分别高达 33%、43%和 50%,这还是在 2002 年下半年至 2005 年间严重限电情况下发生 的值,实际的电力需求值比这还高很多,也即误差比这还要高的多。这直接导致了自 2002 年 6 月以来的全国电力供需严重紧缺状态,直至“十五”末期电力供需形势总体
6、来说仍然处于紧张 状态,2005 年曾在一季度拉闸限电省份达创纪录的 26 个,最大限负荷达 3400 万千瓦。 而“十 五”期间的严重缺电,不仅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 ,其隐性损失更是不可估量: 成百上千的企业无法正常生产,安全生产埋下隐患,投资环境和城市形象蒙上阴影,人民正常 生活受到影响。 因此正确预测电力负荷对指导我国电力“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预测技术的发展源于社会的需求和实践。预测是人们根据历史的和现在掌握的信息,利用 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手段,预先推知和判断研究对象的未来或未知状况的结果。预测可以提供未 来的信息,为当前人们做出有利的决策提供依据。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预测技术 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十年,随着预测理论、方法和技术的不断丰富,在某些领 域预测的精度甚至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预测逐渐形成了一门自成体 系的综合性学科,并得到了迅速发展。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八 十年代后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指:在考虑一些重要的系统运行特性、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