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出路调查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措 施的贯彻落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活 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全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突出,集 中表现为:农民增收渠道不畅,途径不广,措施不多,农民收入增长趋 缓。 典型的农业大镇,从人口构成来看,全镇农业人口占 80%以上;从经 济构成来看,全镇 GDP 的 50%来自第一产业(其中 35%来自我村的花生米 种植和加工,养殖业占 15%)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全镇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和战略意义十分突出。但是增加收入问题我觉得还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以
2、下就以我村为例,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一、农业 方面: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 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 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2、农业投资能力 有限。政府投入能力有限,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 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 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 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 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 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
3、 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 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 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 2 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 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机制运用 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 等工作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 大力度。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 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 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 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
4、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 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二、剩余劳动力的搁置问题 1、我镇剩余 50%人口虽然也种田,但是现在 机械化水平提高,他们在家待业的时间也是非常长的。2、也有一些人在 自主创业,在镇上买个门市买东西例如在本镇开一个卖衣服的小店。但 是这些人还是不敢做大做强,买卖人应该敢于抓住机遇,多去外面转转 看看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是怎样经营的。 3、 还有些人只会出卖自己的力气, 去当包工。去工地上搬砖、活水泥等 以下是科学发展观和党的一些意见和一些我自己认为的出路: 一、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1、普及农民基础性农业科技知识 ,引导农民广泛采用优化种子工程
5、、 平衡施肥技术、先进播种技术、灌溉技术、农作物动态监控技术、收割 技术等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自觉地由注重物质投入的外延式农业扩大再 生产转化为以科技投入为主的内涵式农业扩大再生产,调整和优化农业 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名特优稀产品、无公害产品、绿色 3 产品和有机产品。增强我村花生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 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对接的最佳选择。 通过农业产业化可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联成一体,多层次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同时获得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收益。2、 教授农民养殖经验和基础知识,对鸡和猪的喂养饲料和注射疫苗,和生 活适应条件
6、进行研究,对其生殖增加找到相应的方法,并且找到其销路 达到产销对路、直接供销给超市。给我镇上的王宗肉食部,再进行深加 工3、提高自身的就业职业技能 ,农民应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提 高自身的就业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家庭收入来源,力争使家 庭中非农产业收入成为主导收入,顺利实现由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有一技 之长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转变。 4、培养农民成为信息化武装起来的当 代新型农民,使农民自觉融入现代信息社会的主流,而不被“边缘化” , 积极主动了解各种农产品国内各省行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 比较优势,努力开拓国内市场,加速实现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向现代食品 制造业的转变,提高我镇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5、构建终身教 育体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投入,按照“实际,实用,实效”原 则,大力实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全面实施以传授实用技术为主 的农村劳动力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教育,特别是农业科技技术教育, 全面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近年来,我镇(*镇)始终把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新增 长点,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