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13 页 1.1.会计电算化概述会计电算化概述 1.11.1 会计电算化定义会计电算化定义 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 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及至对经济活动 的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 一体的一门学科。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利用 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利用会计软件,使用各种设备替代手 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而广义的 会计电算化,包括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譬如会计电算化软件的 开发和
2、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 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1.21.2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概念的引入是在 1981 年 8 月吉林省长春市召开的“财务、 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上,中国会计学会和国家财政部共同正 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这个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应用 的简称。 我国自引进会计电算化之后,大大提高了以手工会计为主的传统会计的效 率,为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推广普及,自 1998 年以后,国家财政部先后出 台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运行) 、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3、 、 会计 电算化工作规范 、 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法 规,使得会计电算化这一起步较晚的行业得到快速发展。 1.31.3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3.11.3.1 专用会计软件阶段专用会计软件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软件以自我开发为主,随着计算机在企业中的逐渐普及, 各大型企业开始开发本企业专用的财务软件。由于电算化会计需要大量既懂计 算机技术又对财务业务熟悉的双栖人才,而当时计算机人才大多数对财务业务 不够熟悉,而对财务业务熟悉的老会计又对计算机技术很陌生并且接受能力较 差。这就造成了这一阶段财务软件的开发普遍存
4、在周期长,投资大,水平低的 第 2 页 共 13 页 弊端。并且当时的会计人员大多没有能力进行软件技术上的更新,使软件长期 停留在原开发时的水平,逐渐被淘汰。 1.3.21.3.2 通用会计软件阶段通用会计软件阶段 这一阶段的财务软件以专业厂商开发为主。1988 年 8 月在吉林市召开了 “首届会计电算化学术研讨会”,在这一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实现会计软件 通用化和商品化的设想,并提出了按工业、商业、科贸、金融、保险、机关、 学校、科研等机构的不同特点,分别开发设计出适用于各类单位不同的通用化 会计软件。随后,大批专门开发通用会计软件的企业应运而生,大量适用于不 同企事业机构的财务软件被开发出
5、来。为日后庞大的会计软件市场的建立奠定 了基础,并促进了我国会计软件水平不断提高以及计算机在各与会计有关领域 中的推广应用。 1.3.31.3.3“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这一阶段的会计软件主要以最新科技成果为支撑。随着经济改革和市场经 济的发展,以事后核算为主要内容的通用会计软件已不能适应各企业的需求。 在 1996 年 4 月北京召开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研讨会”上,“管理型”会计软件这一 概念跃然纸上并受到参会者一致认同。在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算型”会计软件水 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我国“管理型”会计软件。此后,许多会计软件专业公司 在网络、硬件、数据库等方面吸收国际高科技最
6、新成果,以国外先进管理思想 为依据,投入巨额资金及力量开发“管理型”会计软件和实施“管理型”会计系统。 随着“ERP”等大型管理型会计软件系统的实施成功,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式 步入了“管理型”会计软件阶段。 2.2.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复杂的工作。我国的 会计电算化工作虽然已有很长时间的摸索, 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2.12.1 乡镇企业电算化普及率低乡镇企业电算化普及率低 乡镇企业是以农村中小企业为基础发展的一种特殊经济组织,作为一个时 代的产物,这类企业信息意识差,信息管理技术落后,信息利用率低,企业在 市场竞争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如何在乡镇企业 第 3 页 共 13 页 中更为有效的实施会计电算化,加速会计信息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及 时、完整的会计信息,更好为企业服务,是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存在的 问题: 2.1.12.1.1 乡镇企业领导认识上的误区乡镇企业领导认识上的误区 乡镇企业一般是改革开放以后, 在国家没有任何投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