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摘 要 本 设计 为 鸡 西 矿 务局 平 岗 矿 采 区设 计 , 设 计 生产 能 力 为 0.9Mt。一个工作面达产,达产时采区个数为一个。采煤工艺为 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关键词:采区设计 采煤工艺 综合机械化采 2 绪 论 为了将这四年所学的知识系统的结合起来,我做了鸡西平岗 矿的采区设计。本设计主要是关于采区的建设,其中包括了开拓 方式、采煤工艺、支护方式、设备选型以及矿井的每个系统。本 设计包括与采矿工程有关的专业知识及 CAD 的运用等。 设计中涉 及的资料由学校和矿上现场提供,设计中各种方案的选择由反复 的详细经济技术比较及繁杂的计算确定。 希望通过做这次毕业设计, 我
2、能够从中巩固所学过的各种知 识,并且能够将其系统的与实践结合到一起,为以后的工作学习 作个良好的铺垫。 由于本人知识有限,缺乏一定的现场实践。因此,本设计中 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还望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3 目 录 摘 要 .1 绪 论 .2 第一章 矿井概况 1 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 .1 第二节 矿井生产概况 . 11 第三节 矿井主要生产系统 17 第二章 采区基本条件 . 21 第一节 采区煤层条件 . 21 第二节 采区生产状况 . 21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设计 . 24 第一节 采区上山设置 . 24 第二节 采区车场布置 . 24 第三节 采区主要硐室简介 30 第四节 采区主要
3、生产系统 33 4 第四章 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设计 41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41 第二节 回采工艺 . 42 第五章 工作面生产组织设计. 46 第一节 掘进工作面生产组织 46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47 第六章 工作面安全技术措施. 51 第一节 工作面主要工种安全操作管理措施. 51 第二节 采煤工作面特殊条件安全开采技术措施 55 第三节 采煤工作面事故及预防措施 . 57 第四节 避灾路线及自救. 60 第七章 技术经济指标 . 62 第八章 环境保护 65 第九章 安全监测监控设计 . 67 第一节 概述 67 5 第二节 监测地点的确定 67 总 结 . 70 致
4、谢 . 71 参 考 文 献 72 一、 1 第一章 矿井概况 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 一 位置与交通 平岗矿位于鸡西市东南方约 14km,行政区划属鸡西市恒山 区, 距离恒山区以东 11.6km。 地理坐标东经 13101,北纬 45 12。井田东西走向长 7km,南北倾斜长 3km,面积 21km 2。 本井田东部与鸡东矿相邻,以 F25 断层为界,西部与二道河 子矿相接,以 F30、F12 断层为界,北以平麻断层为界。南以 3 # 层-600 标高为界。 矿井内有铁路专用线在恒山车站与国家铁路相接, 并且有直 达矿区的公路,交通较为方便。具体地理交通情况见图 1-1。 2 滴 道 矿 城
5、子 河 矿 正 阳 矿 杏 花 矿 东 海 矿 通 密 山 鸡 东 通 密 山 鸡 西 鸡 西 矿 务 局 张 新 矿 二 道 河 子 矿 小 恒 山 矿 恒 山 矿 水 源 地 通 桦 木 林 场 石 墨 矿 柳 毛 矿 至 牡 丹 江 滴 道 至 林 口 交 通 位 置 图 比 例 尺 1 : 6 0 0 0 0 0 图 1-1 张新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二 井田周边状况 井田境界确定的依据 井田北部以平麻断层为界;南部以 3 #煤层-600m 标高为界; 西部与二道河子矿相接,以 F3 0、F12断层为界;东部与鸡东矿相 邻,以 F25断层为界。煤层平均倾角为 13,平均容重 1.40t/m
6、 3. 1.要适于选择井筒位置,合理安排地面生产系统和各建筑物 2.划分的井田范围要为矿井发展留有空间; 3.以地理地形、地质条件作为划分井田境界的依据; 4.井田要有合理的走向长度,以利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 高。 3 三 水源及电源 张新矿区水源来自开采地下水,能够满足生产与生活需要。 生产与生活用电均来自鸡西供电局。 四 煤层赋存状况及可采煤层特征 本井田开采的煤层主要位于中生界上侏罗统鸡西群城子河 含煤组,本组共有厚薄煤层 3 组,为了清楚起见,现将各煤层厚 度、结构、容重和顶底板情况分层以文字叙述如下(附煤层特征 表 1-2): (1)3 #煤层:煤厚 1.632.09m,一般厚度为 1.8m,为单煤 层,顶板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底板岩性为细砂岩。 (2)6D #煤层:煤厚 1.882.21,一般厚度 2.0m,为单煤层, 顶板为泞灰岩,底板为页岩。 (3)7 #煤层:煤层厚度 2.683.02m,一般厚度 2.8m,顶板 为页岩,底板为砂岩。 表 12 可采煤层特征表 序 号 煤 层 煤层厚度 (m) 层 间 距 (m) 倾 角 () 围岩 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