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题目:织造质量的影响分析及解决措施 姓 名: 班 级: 专 业: 现代纺织技术 教 学 系: 纺织服装系 指导教师: 2 摘要摘要 中国纺织行业自身经过多年的发展,竞争优势十分明显,具备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 链,最高的加工配套水平,众多发达的产业集群地应对市场风险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 强,对纺织厂各个车间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准备车间位于整个纺织厂生产环节的中间, 准备车间生产的织造原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织造的质量,因此,整个车间在生产 的过程中严守质量关。准备车间的主要生产工序为络筒,整经,浆纱,穿筘四个工序, 最终产成品为织轴。 本文从四个工序分别入手, 分析了准备工序工艺对织造质量的影
2、响,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络筒 整经 浆纱 穿筘 第一第一章章 络筒工艺设计络筒工艺设计 1 1. .1 1 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织物的生产工艺流程 经纱:络筒整经浆纱穿经(插筘)织造 纬纱:自然定捻织造 1 1. .2 2 络筒机的防叠措施:络筒机的防叠措施: 1.周期性改变槽筒的转递 (1)间歇式防叠机构:有两种形式:电气式和摩擦式 (2)变频调速防叠机构 2.利用槽筒防叠 (1)槽筒沟槽中心线左右扭曲,或者沟槽边缘离其中心线忽近忽远,使纱线在筒子表 面的卷绕位置有少量的自由活动,可以减少纱圈的重机会。 (2)将普通槽筒的 V 形对称槽口改为直角槽口,减少槽口宽度,使重叠条带不
3、容易 嵌入沟槽,可减少严重重叠。 (3)在槽筒上设置虚槽和断槽。 1 1. .3 3 络筒张力络筒张力 (1)构成:退绕张力,摩擦张力,附加张力。 (2)退绕张力影响络筒张力的因素: 管纱卷绕结构对络筒张影响:退绕一个层级时,随着管纱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 3 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整只管纱退绕时,随着管纱 直径的减小,退绕点与导纱点之间的距离增加,摩擦纱段增加,张力增大。 第第二二章章 整经工艺设计整经工艺设计 2 2.1.1 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整经的目的与工艺要求 (1)目的:改变纱线卷装形式,由单纱卷绕的筒子形成多纱同时卷绕的具有织轴初步 形式的经轴。 (2)工艺
4、要求:片纱张力均匀一致;片纱排列均匀;卷绕密度均匀;整经长 度、整经根数、纱线排列符合工艺要求;接结良好,回丝少。 2 2. .2 2 整经张力影响整经张力影响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因素及均匀片纱的措施: 影响因素: (1)整经退绕张力: 筒子退绕直径(越来越小) ;大筒子、小筒子退绕张力大于中筒子; 整经速度;整经速度越大,整经张力越大; 导纱距离:筒管顶端到张力装置导纱磁眼的距离; (2)筒子分布位置对整经张力影响: 层:下层上层中层; 排:后排中排前排; (3)张力装置产生的附加张力; (4)空气阻力和导纱机件摩擦引起的张力。 均匀片纱的措施: (1)采用整经集体换筒方式及定长筒子; (
5、2)采用分段配置张力圈重量。前排重于后排,中间重于上、下层。 (3)采用合理的后筘穿法; (4)适当增大筒子架到机头间的距离, (一般采用 3m) (5)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 4 第第三三章章 浆纱工艺设计浆纱工艺设计 3 3.1.1 浆纱的目的与要求浆纱的目的与要求 (1 1)目的:)目的:赋予经纱抵御外部复杂机械作用的能力,改善经纱的织造性能,保证经纱 顺利地与纬纱交织成优质的织物。 (2 2)织物特点)织物特点:府绸织物上浆工艺掌握浸透被覆并重的原则。府绸织物经纱上浆用“高 浓度,低粘度,高温度,强分解,低张力,小伸长,重浸透,求被覆,回潮适中,均匀 卷绕”等工艺要求。涤纶
6、是疏水性纤维,上浆后要求达到成膜好、耐磨高、伸长小,具 有一定的吸湿性,浆纱毛茸贴服,开口清晰,光滑柔软,减少静电,有利于织造。 (3 3)浆纱要求:)浆纱要求:上浆工艺应符合“低张力,小伸长,低回潮,匀卷绕,浆液高浓低粘, 压浆先重后轻,重浸透求被覆,湿分绞保浆膜”的要求。 A 低张力小伸长: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经轴架部分: 经轴架用自调中心式轴架; 经轴退绕不加制动装置, 减少意外伸长, 为防止最后两只经轴退绕时产生卷缩,可加装张力补偿装置。校对千米(码)嵌纸 条,以采取加油润滑轴承的方式调节。 浆槽部分:引纱辊的有效直径应略大于上浆辊,使经纱浸浆时处于小张力状态。 两对上浆辊直径要求一致。如有差异,应将直径较小的安装在靠烘房侧,使上浆纱 线不牵引伸长。 烘房部分:在保证烘燥效能的前提下,缩短引纱长度。 车头部分:加强拖引辊包布的管理,控制较小的卷绕张力。 B 低回潮匀卷绕:为保持卷绕密度在 0.48g/cm3,宜适当加大卷绕张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