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外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脑外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的护理 摘要:脑外伤后昏迷病人由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常需行气管 切开术以保证有效呼吸。近年来,气管切开护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针对 气管切开病人的气管套管选择、气管套管的固定、气道湿化、切口护理等方面进 行综述。 关键词 昏迷; 气管切开; 护理 1 1 气管套管的选择气管套管的选择 常用的气管套管有配有内套管无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和无内套管的一次性 低压气囊套管。张霞1通过对使用两种气管套管的病人观察发现:金属套管因 配有内套管便于清洗消毒,有效地防止了痰痂的形成;而一次性低压气囊套管的 气囊装置可有效阻断反流液流入呼吸道,
2、降低了误吸的发生率2。刘华凤等3 使用配有内套管具有气囊的掺硅胶聚乙烯塑料气管套管弥补了金属套管和一次 性低压气囊套管的不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发音气管套管使气管切开病人在 确保机械通气的同时重建发音功能和语言交流功能,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汤秋 芳等4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改善了病人抑郁状况和生 理营养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体现了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2 2 气管套管的固定气管套管的固定 近年来,气管套管固定寸带对颈部皮肤的损害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临床上 常规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法,是将单根系带从病人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 分别打结固定 。 金珠凤5采用双层
3、扁纱布单结法固定气管套管, 固定方法简单, 减轻了局部摩擦。具体方法:将宽 1 cm,长 70 cm80 cm 纱带,从气管套管一 侧翼部穿过,双层绕过病人颈后,再从套管另一侧翼部穿出,外层扁纱带在离翼 部 5 cm 处打结。选用棉布做面料,柔软的纱布做里料改良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 带,减轻了病人颈部的皮肤损害,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6。 3 3 气道湿化气道湿化 3.1 湿化液的选择 在碱性溶液中痰的吸附力降低,并可加强内源性蛋白酶活性与纤毛运动,此 外可取代钙离子,促进黏蛋白降解;碱性溶液具有皂化功能,使痰痂软化,黏痰 变稀薄。张美兰等7采用生理盐水加 5%碳酸氢钠湿化气道,既发挥生理盐水对 水
4、肿气道的脱水收敛作用, 又发挥了碳酸氢钠对痰液的稀释作用, 取得良好效果。 丁彩儿等8通过动物实验结果表明,0.45%的盐水和蒸馏水气道湿化效果都较 好,但蒸馏水对气道和肺组织损害较大,可造成细胞肿大,而生理盐水作为传统 的湿化液对气道的湿化作用相对差,且对气道及肺组织细胞损害也相对较大,在 临床上应慎用。0.45%的低渗盐水是临床进行气道湿化较为理想的湿化液。 3.2 湿化方法 3.2.1 间断湿化 传统的湿化方法均采用间歇给药的方法, 有雾化吸入和间歇气管内滴药两种 方法。较多研究认为,气管内间歇滴药易引起病人的呛咳和刺激性咳嗽。王丽萍 9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度颅脑损伤病人中雾化吸入法更有利
5、于痰液的排出和预 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而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中气管内滴药法效果则更优于雾化 吸入法。吴智芬10通过观察重型颅脑损伤雾化吸入过程中氧饱和度的变化认 为,氧气雾化吸入能有效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在治疗 效果上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3.2.2 持续湿化 近期的研究更多倾向于持续气道湿化。持续气道湿化符合气道生理需要,使 痰液黏稠度降低。湿化液迅速、少量、持续滴入,对气道刺激性小,不易引起刺 激性咳嗽。输液器湿化:目前用于气道湿化的输液器有普通输液器和可调节静 脉输液器。使用普通输液器直接滴注,因在持续湿化的过程中滴数不易控制容易 造成湿化过度或湿化不足。可调节输液器
6、应用重力原理,利用滚轮控制器,使持 续气管滴药的速度控制在 5 mL/h10 mL/h,避免气管内滴药过多或过少及湿化 不当现象的发生,当不需滴药时可关闭调节夹停止滴药,因其价格便宜,操作简 单,无噪声,便于控制受到临床欢迎11。微量泵湿化1215 :微量注射泵 和输液泵因其流量易于控制,速度均匀已较多地应用于气管切开持续湿化。也有 报道,采用硬膜外镇痛泵持续气道湿化,因镇痛泵可固定于病人身上,有利于病 人的翻身和活动。人工鼻湿化:人工鼻作为被动型湿热交换器,模拟人体解剖 湿化系统的机制,具有适度湿化、有效加温和滤过功能,从而维持了呼吸道黏液 纤毛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持了呼吸道内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应用人工鼻吸 氧,可以把开放性气道改为封闭式气道,防止氧气流失,增加了肺内氧气,保证 了氧疗效果16。 4 4 气管切口的护理气管切口的护理 常规气管切开置管术后切口换药,是以碘伏棉球自切口向外环形消毒,再以 生理盐水棉球清洁伤口后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 2 次,纱布被污染时要及时 更换。吴智芬等17在此换药的基础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