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1 页 共 40 页 1 1 引言引言 1 11 1 概述概述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全球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问题越来越为人们所 关注。但是在许多能源利用系统中(如太阳能系统、建筑物空调和采暖系统、冷热电联 产系统、废热利用系统等)存在着能量供应和需求之间时间性的差异,即存在着供能和 耗能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造成了能量利用的不合理性和大量浪费。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的技术途径之一就是采用储能系统,它是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 配的有效方式,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广义热能系统优化运行 的重要手段,
2、而且使相应系统可按平均负荷设计,节约系统的初投资,对电网负荷峰、 谷时间段电价分计的地区,它还可降低系统的运行费用。 热能储存的方式主要有显热储热、潜热储热和化学反应储热等三种。显热储热主要 是利用蓄热材料的温度变化来储存热能,其蓄热密度小,温度波动较大。但这种蓄热材 料本身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如水,岩石活卵石材料等,化学稳定性好,价廉易得。 在传热方面,可以采用直接接触式换热,或者传热流体本身就是蓄热介质,因而蓄、放 热过程中强化传热技术相对比较简单,成本低。 潜热储热也称相变蓄热,是利用相变材料(PCM)的相转变潜热进行热能储存,具 有蓄热密度高、温度波动小(储、放热过程近似等温) 、过
3、程易控制等特点1-3。发生的 相变过程有四种,常被利用的相变过程有固-液、固-固相变两种类型,而固-气和液-气 相变虽然可以储存较多热量,但因气体占有的体积大,使体系增大,设备复杂,所以一 般不用于储热。固-液相变是通过相变材料的熔化过程进行热量储存,通过相变材料的 凝固过程来放出热量。而固-固相变则是通过相变材料在发生相变时固体分子晶体结构 有序-无序的转变而可逆地进行储、放热。 化学反应储热是利用可逆化学反应通过热能与化学热的转换储热的,它在受热和受 冷时可发生可逆反应,分别对外吸热或放热,这样就可把热能储存起来。其主要优点是 蓄热量大,而且如果反应过程能用催化剂或反应物控制,可长期蓄存热
4、量。 综合比较三种热能储存方式, 相变蓄热以其储热密度大、 蓄热器结构紧凑、 体积小、 热效率高、吸放热温度恒定、易与运行系统匹配、易于控制等突出的优点,日趋成为储 热系统的首选系统,在许多节能和新能源利用领域具有诱人的应用前景,因而对相变蓄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2 页 共 40 页 热材料、相变蓄热器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1.2 1.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1.2.1 相变蓄热材料的研究 相变材料就是一种能把过程余热、废热或太阳能吸收并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 把它释放出来的物质。它的种类很多,从材料的化学组成来看,可分为无机及有机材料 (包
5、括高分子类)两类;从储热方式来看,可分为显热、潜热及反应储热三种;从储热 的温度来看,可分为高温及低温等类型。 图 1.1 蓄热材料分类示意图1 理想的蓄热材料应符合以下条件: (1)热力学条件 合适的相变温度,因为相变温度正是所需要控制的特定温度,对 显热储存材料要求材料的热容大,对潜热储存材料要求相变潜热大,对反应热要求反应 的热效应大;材料的热导率高,要求材料无论是液态还是固态,都有较高的热导率,以 使热量可以方便的存入和取出;性能稳定,可以反复使用熔析和副反应;在冷、热状态 下或固、液状态下,材料的密度大,从而体积能量密度大,相变时体积变化小,蒸气压 低,使之不易挥发损失。 (2)化学
6、条件 腐蚀性小、与容器相容性好、无毒、不易燃、无偏析倾向、熔化或 凝固时不分层;对潜热型材料,要求凝固时无过冷现象,熔化时温度变化小;稳定性好。 在多组分时,各组分之间的结合要牢固,不能发生离析、分解及其它变化,使用安全, 不易燃、易爆或氧化变质。符合绿色化学要求,无毒、无腐蚀、无污染。 (3)经济条件 成本低廉,制备方便,便宜易得。 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第 3 页 共 40 页 在实际研制过程中,要找到满足所有这些条件的相变材料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往 往考虑有合适的相变温度和有较大的相变潜热的储热材料,而后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 响。 国外对蓄热材料的研究工作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已开始。最早是以节能为目的, 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及废热回收,经过不断地发展,逐渐扩展到化工、交通、能源、 电子等领域。其中在蓄热材料的理论研究工作方面,重点对蓄热材料的组成、蓄热容量 随热循环变化情况、相变寿命、储存设备等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4,讨论了六水氯化 钠的相变热稳定性;文献5中详尽讨论了含水钠盐的热稳定性。文献6中介绍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