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题报告 一、一、本课题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蜗轮壳体是安装蜗轮蜗杆的载体,起支撑蜗轮和蜗杆,保证各轴 之间中心距和平行度, 保证各部件的正确安装。在对其进行结构特点 分析时, 确定其形状及尺寸、 粗精基准的选择等都是非常总要的步骤, 最后制定合理的加工工艺,确定具体的加工方法,满足包括圆度、平 面度同轴度、位置度、垂直度、平行度等诸多需要严格控制的形位精 度要求。 机械制造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 式、生产方式、经济管理方式甚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我们的生 活离不开制造, 从某种意义上讲,机械制造的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 国民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
2、的重要标志。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产品跟 新换代的加快, 对生产质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对机械加 工工艺提高了要求。 二、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外发展现状 21 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油泵变得越来越重要,其 使用范围也遍及了各个方面。例如汽车、轮船、飞机等等。油泵分为 很多种类,有齿轮泵、柱塞泵、转子泵、叶片泵、膜片泵、离心泵等 等。 由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泵行业起步较慢, 但其发展速度比较快。 经由三十余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自主创新, 我国泵设备制造 行业有了奔腾发展。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例 如泵的使用寿命与产生的振动噪音等等。 其中油泵泵体质量的好坏
3、直 接决定了油泵质量。 而油泵泵体机械加工工艺与相关夹具也决定了油 泵泵体的好坏。 目前我国也有很多专家对如何提高油泵泵体质量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 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另外对于加工工艺规程与 夹具而言,当代机械制造业主要采用单件生产、小批量和重复大批量 生产等多种方式。 多样化经营模式, 工艺复杂, 所需设备和工装繁多。 目前采用 CAPP 编制工艺很普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加工效率和提高 经济效益, 因此也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夹具最早出现在 18 世纪后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夹具已从一种辅助工具发展为门类齐全的 工艺装备。今年来,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成组技术、柔性制造系统 等新
4、加工技术的应用,对机床夹具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 国外在产品设计方面,普遍采用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CAD)、计 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加工技术方面,巳实 现了底层(车间层)的自动化, 包括广泛地采用加工中心(或数控技术)、 自动引导小车(AGV)等 近 10 余年来,发达国家主要从具有全新制造 理念的制造系统自动化方面寻找出路,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造系统。 如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并行工程、敏捷制造等。 三、采取的研究路线采取的研究路线 一)一) 拟定蜗轮壳体工艺路线 1、定位基准的选择.2.各个表面加 工方案的确定。 3.加工阶段的划分。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5、。 5.工序 顺序的安排。 6.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7.确定工艺路线。 二)夹具设计 1、定位方案 2、确定对刀装置 3、确定夹紧机 构 零件分析零件分析 题目所给的零件是蜗轮壳体。 蜗轮壳体是蜗轮蜗杆传动系统的外 壳,作为蜗轮蜗杆传动系统的输出级,主要起支撑蜗轮蜗杆的作用, 保证各轴之间的中心距和平行度,保证各部件的正确安装。零件材料 为灰铸铁。 1、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 1.1 粗基准的选择 1.2 精基准的选择 2、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案确定各个表面的加工方案 3、加工阶段的划分、加工阶段的划分 4、工序的集中与分散、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 5、工序的顺序安排、工序的顺序安排
6、 5、机床设备的选择机床设备的选择 6 6、确定工艺路线确定工艺路线 四、进度安排四、进度安排 第 1 周:查阅蜗轮壳体相关文件和专用夹具资料。为撰写开题报 告做准备。 第 2 周:整理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第 3、4 周:确定蜗轮壳体的加工工艺分析以及零件生产类型, 绘制蜗轮壳体毛坯图,拟定蜗轮壳体的工艺路线。 第 5、6 周: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和工序安排,完成各工序的 切削用量和时间定额的计算 第 7 周: 完成蜗轮壳体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各个工序的工序 卡片,检查所完成的蜗轮壳体工艺规程、机械加工过程工艺卡、工序 卡、零件图、毛坯图。 第 8 周:查阅相关资料,确定镗孔40 孔工序设计夹具,并选 择好定位元件。 第 9 周:完成夹具的定位误差分析,确定夹具对刀装置为直角对 刀块,夹紧机构。 第 10 周:绘制蜗轮壳体的专用夹具和定位元件,并完成蜗轮壳 体专用夹具三维设计图 第 11 周:完成夹具加紧工件动画仿真。 第 12、13 周:完成蜗轮壳体的装配图以及组成夹具体的各零件 的零件图。 第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