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学学 生生 姓姓 名:名: 学学 号:号: 系系 名名 : 机械工程 专专 业业 : 车辆工程 设设 计计 题题 目目: 汽车防撞预警系统设计 指 导 教 师指 导 教 师 : 2017 年 2 月 26 日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计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1文文 献献 综综 述述 1.1 课题设计(或研究)的内容 编程实现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汽车智能防撞报警功能。选择某一频率的超声波,通过 测量其发送和接收的时间差,计算汽车与周围物体之间的距离,利用 LED 对距离进行显 示,当距离小于安全距离时给出报警,到危险距离时输出信号对汽车制动,达到防撞的 目的。 1.2 设计(或研
2、究)的依据与意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到 2010 年,全球汽车保有 量达到十亿辆,中国达到了七千万辆。据中国工业协会统计,2009 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 1379.10 万辆,同比增长 48.3%;销售汽车 1364.48 万辆,同比增长 46.2%,这样的数据 说明了中国是拥有一个勃勃生机的汽车市场和经济前景。 建设部近日提供的统计数据显 示,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年均增速在 20%左右,大大快于经济增速。然而随着汽车拥有 量的快速增加,交通安全等一系列问题也越发明显。 为应对这一问题, 各种智能交通系统也应运而生。 智能交通系统 ITS 是目前世界上 交通运输科学技
3、术的前沿技术,它在充分发挥现有基础设施的潜力,提高运输效率,保 障交通安全,缓解交通赌塞,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的卓越效能,已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 关注。 中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 汽车防撞系统作为 ITS 发展的一个基础,它的成功与否对整个系统有着很大的作用。从传统上说,汽车的安全 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一是主动式安全技术,即防止事故的发生,该种方式是目 前汽车安全研究的最终目的;二是被动式安全技术,即事故发生后的乘员保护。 在过去 2030 年中,人们主要把精力集中于汽车的被动安全性方面,例如,在汽 车的前部或后部安装保险杠、在汽车外壳四周安装某种弹性材料、在车内
4、相关部位安装 各种形式的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等等,以减轻汽车碰撞带来的危害。安装防撞保险杠固然 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碰撞给本车造成损坏,却无法消除对被撞物体的伤害;此外,车上 安装的安全气囊系统,在发生车祸时不一定能有效地保护车内乘务员的安全。所有这些 被动安全措施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在行驶中发生碰撞造成的问题。 从经济性和安全性两方面来说, 这些被动安全措施是在事故发生时刻对车辆和人员 进行保护,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车辆的主动安全研究尤为重要,智能交通系统类产品 的设计和研究开发具有极大的实现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研究以单片机为核 心结合超声波测距的汽车防撞报警系统。 这个系统是一种可
5、向司机预先发出危险信号并 采取相应措施的装置。它安装在汽车上,能探测企图接近车身的行人、车辆或周围障碍 物;能向司机及乘员提前发出即将发生撞车危险的信号,促使司机采取应急措施来应付 特殊险情,或对汽车进行制动减速,从而避免碰撞。 1.3 国内外同类设计(或同类研究)的概况综述 利用信息感知、动态辨识、控制技术与方法提高的主动安全性,是先进汽车控制与 安全系统(AVCSS)的主要研究内容。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大学在政府的支持下,都在 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日本各大汽车制造 企业如丰田、日产、马、本田、三 菱等公司,为实现其运输省提出的发展“先进的安全汽车(ASV)计划”致力于新型安全 汽车技
6、术研究开发,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丰田汽车公司使用毫米波雷达和 CCD 摄像机 对本车的距离进行动态监测,当两车距离小于规定值时,系统将发出直观报警信号提醒 本车驾驶员。日产汽车公司使用紧急制动劝告系统,利用先进的车距监测系统对跟车距 离进行动态监测,当需要减速或制动时,用制动灯亮来提醒驾驶员,并及时监测驾驶员 操纵驾驶踏板的踏踩状态,必要时使汽车的自动制动系统前起作用降低车速,在最危险 时刻自动制动。本田公司使用具有扇形激光束扫描的雷达传感器,即使车辆在弯道行使 也能检测到本车与前方汽车或障碍物的距离降到规定值时, 驾驶员仍未及时采取相应措 施,便发出警告信号。三菱和日立公司在毫米波雷达防撞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其雷 达中心频率主要选择 6061GHz 或 7677GHz, 探测距离为 120 米,尼桑公司为 41LV-Z 配备了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毫米波雷达作为探测器,为巡航驾驶提供了判 断依据。 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对毫米波雷达技术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奔驰、宝马等著名 汽车生产厂商,其采用的雷达为调频毫米波雷达(Fre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