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论文 题 目: 浅析机电一体化 摘摘 要要 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 , 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 然结果,是一门综合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传感检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和伺 服传动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越 来越广,本文概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概况、发展现状,并就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关键词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系统 技术 现状 发展趋势 绪论绪论:机电一体化是新兴的边缘科学,是在科学技术急速发展的推动下,不同科学交 叉渗透的结果, 是面向应用的跨科学技术。 其正处于新兴的发展阶段。 其面前发展迅速, 代表着机械工业技
2、术革命的发展方向,对其现代机械工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全力推广机电一体化技术。 目录目录 一、机电一体化一、机电一体化理论理论 . 1 (一)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1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1 (三)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 二、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二、一体化技术发展历程 . 3 (一) “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 3 (二) “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 3 三、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三、一体化技术发展方向 . 5 (一)数字化 5 (二)智能化 5 (三)模块化 5 (四)网络化 . 5 (五)人性化 . 5 (六)微型化 . 6 (七)集成化 . 6 (八)带
3、源化 6 (九)绿色化 6 四、机电一体化系统四、机电一体化系统 7 (一)机电接口 7 (二)人机接口 8 五、机电五、机电一体化产品优越性一体化产品优越性 . 9 六、机电一体化产品类别六、机电一体化产品类别 10 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七、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构成及特点 . 11 八、结论八、结论 . 1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13 1 一、一、机电一体化理论机电一体化理论 (一)机电一体化的来源 “机电一体化”是日本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它是英文力学及上半年的电子集 成电路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相结合的一个新词, 意思是机械技术和业务有机结合电子技 术。 中国的工程技术人
4、员把它变成习惯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电 子技术,机械技术,电子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是在以、技术和科学为主的多门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过程中逐渐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边缘技术学科,而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在机械产品的基础上,采 用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生产出来的新一代产品。机电一体化技术同时也是工程领域 不同种类技术的综合及集合,它是建立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信息处理技 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以及系统总体技术基础之上的一种高新技 术。 (三)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
5、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 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 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 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 统正常运行。 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 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 相应的控制信息。 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 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
6、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 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 和功能。 2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 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接口耦合: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 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 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 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 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 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能量转换: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 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 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信息控制: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