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录目录 前 言 4 第 1 章 总论 5 1.1 矿区概述 5 1.1.1 矿区地理位置 . 5 1.1.2 矿区气象条件 6 1.1.3 矿区经济条件 6 1.1.4 矿区水文条件 6 1.2 矿山开采现状 . 7 1.3 技术经济指标 7 第 2 章 矿山地质 . 9 2.1 矿区地质 . 9 2.1.1 地层 9 2.1.2 褶皱构造 12 2.1.3 构造节理 13 2.2 矿体规模 13 2.2.1 矿石类型及品级 . 13 2.2.3 矿体围岩及夹石 19 2.3 水文地质 23 2.4 开采技术条件 . 24 2.5 储量计算 25 2.5.1 资源储量估算依据 25 2
2、.5.2 矿体(层)圈定的原则 26 2.5.3 资源储量的分类 27 2.5.4 资源储量估算结果 . 28 2.6 地质评价 31 2.6.1 地质勘探评价 31 2.6.2 矿区开采评价 32 第 3 章 露天开采境界确定 . 33 3.1 矿床开采方法的选择 . 33 3.2 露 天 开 采 境 界 的 确 定 33 3.2.1 露天开采境界的组成 33 3.2.2 露天开采境界的意义 33 3.2.3 影响露天开采境界的主要因素 . 34 3.3 确定露天开采境界的原则和方法依据 34 3.3.1 确定露天矿境界的主要原则如下. 34 3.3.2 露天矿境界确定的方法与原则 35 3
3、.4 确定境界所需的技术经济指标 . 35 3.4.1 经济合理剥采比的选定. 35 3.4.2 露天矿的最小底宽 35 3.4.3 露天矿台阶要素与最终边坡角验算 . 36 3.5 圈定露天矿开采境界的结果 38 2 3.5.1 露天矿底部周界 . 38 3.5.2 露天开采境界的参数 38 3.5.3 境界内的矿岩量及矿山的服务年限 . 40 3.6 绘制露天开采终了平面图 43 第 4 章 矿床开拓运输. 44 4.1 开拓运输方法分类和原则 . 44 4.1.1 开拓运输方法分类 . 44 4.1.2 选择开拓方法的主要原则及其影响因素 44 4.2 开拓运输方案的选择 45 4.2.
4、1 矿山开拓运输选择的地质条件 45 4.2.2 开拓方案的选择. 46 4.3 开拓运输方案的设计 47 4.3.1 公路平硐溜井联合开拓运输方案简介 47 4.3.2 公路开拓运输线路的类型. 47 4.4 溜井设计 47 4.4.1 溜井位置选择 47 4.4.2 溜井参数的确定. 49 4.4.3 地下破碎硐室 52 4.4.4 溜井系统总图 54 4.5 平硐布置. 54 4.5.1 平硐布置原则 54 4.5.2 带式输送机 . 54 4.5.3 平硐断面尺寸设计 . 56 4.5.4 通风除尘 . 58 第 5 章 露天矿生产能力和工作制度 59 5.1 露 天 矿 生 产 能
5、力 59 5.1.1 概述 59 5.1.2 露天矿生产能力的验证 59 5.1.3 矿山日产量和班产量 61 5.2 矿 山 工 作 制 度 61 5.2.1 穿孔设备工作制度 . 61 5.2.2 挖掘设备工作制度 . 62 5.2.3 运输设备工作制度 . 63 5.2.4 矿山工作制度表. 63 第 6 章 采矿与剥离 64 6.1 采 矿 与 剥 离 方 法 的 确 定 . 64 6.2 采掘参数 . 64 6.2.1 工作面布置及推进方式 . 64 6.2.2 阶段高度及工作阶段坡面角 . 64 6.3 穿 孔 工 作 67 6.3.1 穿 孔 设 备 选 择 . 67 6.3.2
6、 潜 孔 钻 机 穿 孔 作 业 68 6.4 爆 破 工 作 . 71 6.5 铲 装 工 作 71 3 6.5.1 概述 71 6.5.2 挖掘机选型及生产能力确定 . 71 6.6 运 输 工 作 73 6.6.1 公路设计 . 73 6.6.2 汽车的选取 74 第 7 章 排土工作 78 7.1 排 土 场 设 计 的 重 要 性 78 7.2 排 土 场 设 计 的 基 本 原 则 及 要 求 . 78 7.2.1 排土场设计的基本原则 78 7.2.2 选择剥离物排土场的基本要求 78 7.3 排土场的设计要素. 79 7.3.1 地基坡度 . 79 7.3.2 阶段高度和总高度 . 79 7.3.3 平台宽度 . 79 7.3.4 边帮角. 80 7.3.5 排土场容积 80 7.4 排土工艺设计 80 7.4.1 推土机排弃 80 7.4.2 推土机排弃工艺及设备数量 . 81 7.5 排土场参数 . 81 专题部分 83 第 8 章 逐孔起爆技术在露天矿山中的应用 . 83 8.1 引言 83 8.2 逐孔起爆技术机理 83 8.3 逐孔起爆技术网络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