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专 科 生 毕 业 设 计(论 文) 题题 目目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与对策 专专 业业 会计电算化 班班 级级 104 姓姓 名名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所在学院所在学院 管理学院 结结题时间题时间 2013 年 6 月 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与对策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融通资金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发行股票或债券, 或从银行及 其他机构、企业借款以外, 表外融资已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融资方式 。但是,表外融资在为企业筹措 到所需资金、使企业保持良好财务状况, 取得尽可能大的经营成果的同时, 也使得会计报表的信息缺 乏完整性和真实性, 并可能成为企业
2、管理人员蒙骗所有者及其他报表使用者的手段。 关键词:表外融资 资产负债表 融资 一企业表外融资前言与问题 上世纪末以来,越来越多的公司进行融资时“巧妙”地运用表外融资的方式,特别是 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不需要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以表外业务为主的金融工 具,并愈来愈成为一种新的创新趋势。表外融资方式虽在企业的融资过程中十分方便灵 活, 但是它很有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的欺骗, 对企业的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构成威胁。 美国著名的安然公司破产事件和巴林银行破产事件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因此,探究表 外融资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对于改善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和实践意义。在当前宏观
3、经济背景下,我国很多企业由于受到表外融资方式的影响,企 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了很多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亟需为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指导, 基于此,本文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分析和归纳规范分析相结 合的方法,综合运用不同理论,对表外融资对我国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的 研究和探讨,以期为改善我国企业的财务状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二、企业的表外融资 (一)表外融资的内涵 表外融资是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又被称为表外筹资,是指不需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 方式,即该项融资既不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表现为某项资产的增加,也不在负债及所 有者权益方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
4、上泛指对企业经营成果、财 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切不纳入资产负债表的融资行为。 目前,有些学者对表外融资的认识存在偏颇,将表外融资和表外负债混为一谈。其 实,两者虽同属于表外项目,但并非并列关系,表外融资属于表外负债,它是能引起企 业实质性负债的行为。此外,两者是有明显区别的,从形式上看,表外融资是企业的主 动融资行为,而表外负债还包括退休金负债等法定义务;从会计要素的变化看,表外融 资引起的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进行确认时,还要同时确认没有在表中确认过或已经在表 中抹去的资产,而表外负债除上述情形外,也可能在损益表中确认一笔费用。 (二)表外融资的动因 企业经营者之所以喜欢采用表外融资
5、的方式,通常来自于四个方面的动因:改善企 业财务状况、扩大企业经营成果、规避借款合同限制、应付通货膨胀压力。新的会计准 则也为企业进行表外融资提供了可能,美国的安然公司当时就是利用现行会计惯例,利 用 SPE 高估利润、低估负债。 一是可以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 企业经由表外融资的方式, 甚至表内融资移至表外, 就会明显改善资产负债表的质量,从而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这样,负债权益比率等相 关财务比率就会降低,至少从表面上来看企业的偿还债务能力提高,这对于借款人来说 是有利的,更重要的是会避免出现诸如信用等级、借款成本等方面的财务指标。 二是扩大企业经营成果。由于企业采用表外融资方式进行的融资及其
6、所形成的资产 并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内,而由此所形成的费用和经营成果却反映在损益表中,这样就 会扩大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是规避借款合同限制。首先,当双方签订借款合同时会在合同中做出种种规定限 制借款人,比如,不得超过合同中规定的某个负债权益比率。而借款人为了规避合同的 规定,会将债务置于资产负债表之外;其次,债权人在拟定合同的时候,会判断债务人 是否按照合同的规定,将租赁等某些表外债务与表内债务同等对待,而这样又会导致新 的表外融资方式的产生。 四是应付通货膨胀压力。当企业处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中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模式可能会严重低估资产负债表上的很多项目,而严重低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和相关资 产,会导致其举债能力下降,由此,当企业采用表外融资方式,将部分债务置于财务报 表之外时,就会抵消其被低估的价值,以应付通货膨胀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举债能力造成 的影响。 三、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分析 根据有关表外融资与融资企业的利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