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述矿井概述 第一节 矿井概况 一、井田位置 鹿洼井田位于济宁煤田(东区)第四勘探区的南端,矿区极值地理坐标为:东经 116 31301163610,北纬 350310350650。主井井口坐标经距 3885520.00,纬距 20459940.00,主井井口标高为+37.00m 鹿洼煤矿地处济宁市鱼台县张黄镇境内。东南距鱼台县城 14 km,北距济宁市区 44 km, 济徐公路经过井田西侧 6 km 处的清河镇,武台至张黄的沥青公路从矿区东部的大安村通过, 距井田 0.6 km,与济徐公路相通。万福河距矿工业广场 0.7 km,从井田中南部穿过与京杭运 河相通,向东注
2、入南阳湖。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流经井田东侧的南阳湖,该河长 2 年通航,水陆交通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 二、二、地形地形、地势地势及地震及地震 鹿洼煤矿所在地区为湖滨平原,地势平坦,沟渠纵横。海拔高度在 33.30m35.34m 间, 略呈西高东低。 井田东距南阳湖最小距离约 2km。南阳湖是附近地表水系的汇聚地,湖区面广水浅,边 沿多为芦苇沼泽地。湖中一般常年积水,其中部水深多在 2m 左右,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 13.5,日最高气温 41.6(1960 年 6 月 21 日) , 日最低气温-19.4 (1964 年 2 月 18 日) 。 年平均降水量 701
3、.90mm, 年最大降水量 1186mm (1964 年) ,日最大降量 177.1mm(1965 年 7 月 9 日) ,年最小降水量 441.9mm(1966 年) 。 雨季多集中在 78 月,春季雨量小,有时出现春旱。春、夏两季多东风及东南风,冬季多 北风及西北风,年平均风速 23m/s。历年最大积雪为 0.15m,最大冻土深度为 0.31m。 据有关资料记载,本区曾发生过多次有感地震,均未造成破坏。本区为地震烈度区为 度区,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 ,本区所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1 0.15g。 三、矿井周边工农业生产情况三、矿井周边工农业生产情况 鹿洼煤
4、矿隶属于济宁地方煤矿,该企业生产设备先进,规模宏大,经济效益好。煤炭是 该矿区的支柱产业,除煤矿以外,该区还有煤焦化厂,煤炼油厂,煤电厂等较多的煤炭相关 产业。农业主要以水稻为主。加之该区交通便利,各种企业较多,所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 状况较好。矿区内共建有电厂、化工厂、洗煤厂、钢厂,电力方面主要用于化工厂及煤矿。 第二节第二节 井井田田地质地质特征特征 一、一、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井田境界、尺寸和开采面积 鹿洼煤矿周边无其他矿井, 根据山东煤炭工业局关于鹿洼煤矿煤炭资源的批复, 本井田 境界为:北起张集断层、南至凫山断层、东起 17 煤层露头、西至济宁支断层。井田南北长 7.4Km,东西
5、倾斜宽平均 2.5Km。井田面积约 18.5Km 2 二、二、煤层煤层特征特征 本矿井地层属全隐蔽的华北型石炭二迭系地层。 煤系以中下奥陶统为基底, 沉积了中石 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迭系下统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二迭系上统上石盒子组。 3 其上被侏罗系及第四系所覆盖,含煤地层为山西组和太原组。 1 1、含煤地层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 平均总厚 232.34m。 含煤 23 层, 其中 3上、 3 (3下) 、 12下、16、17 等五层为可采煤层,平均总厚 10.63m,可采煤层含煤系数为 4.6%。3上、3(3 下)为山西组煤层,12、16、17 为太原组煤层,3
6、上、3(3下)两层煤厚度较大,平均总厚达 7.67m,占可采煤层总厚的 72.2%,储量丰富,埋藏浅,为先期开采的主要对象。井田内含 可采煤层五层。 2 2、煤的物理性质煤的物理性质 本井田各可采煤层煤质变化小, 且均匀、 稳定, 属低中灰、 上组煤低硫、 下组煤中高 高硫、特低磷、高挥发分、高特高发热量、强特强粘结性、富高油、结焦性好的气煤、 气肥煤、1/3 焦煤。 3 3、煤层瓦斯煤层瓦斯情况情况 本矿井对各可采煤层的瓦斯成份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属于瓦斯风化带,瓦斯矿井,无严 重危害。本矿井对各可采煤层的瓦斯成份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具体情况见表: 瓦斯含量成果统计表 项目 煤层 瓦斯成份() 瓦斯含量( 3/g) CH4 CO2 N2及其他 CH4 CO2 3上 0.00 41.08 14.00(3) 4.8011.84 8.59(5) 47.08 95.20 83.00(5) 0.000 0.761 0.261(3) 0.0120 0.278 0.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