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XX 煤矿 90 万吨矿井初步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 毕业设计要求: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学生运用大学 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 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未来采 矿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毕业设计主要是实习矿井的开采设计,即假拟实习矿井为为开发井田,按 其原始
2、条件进行新井初步设计。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并考虑教学要求、时间、 学生现有实际水平等因素,其某些要求与设计院进行的矿井设计有所区别, 巷道布置、采煤方法、通风安全等都要借鉴矿井生产以来的经验。有些部分 则加以必要的简化或删减,从而使同学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整个矿 井的开拓生产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 通过半年的毕业设计,使同学们对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个更全面、更 清晰的认识,使同学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模范带头人,能够成为社会的栋 梁。 XX 煤矿划定本次申报井田位于河东煤田乡宁矿区赵家湾详查区西北边缘地 带,行政区划属乡宁县昌宁镇管辖。矿区地理坐标为: 东经 11049591105220 北纬
3、 355904 360100 其边界由六个拐点圈定,东西宽 3.53km,南北长约 3.6km,面积为 9.53km2 。 矿区中心南距乡宁县城约 4.0km,在其西侧与南侧均有国道通过,矿区至乡宁 县城有乡村公路连接, 东北可达临汾, 西南直达河津、 稷山, 其间均有柏油路相通, 因此交通方便。 区内主要含煤地层有山西组、太原组,其次为本溪组。 本组地层平均厚度 40.2m,共含煤层 7 层,其中稳定的全区可采煤层 1 层,编 号为 2 号,局部可采煤层 2 层,编号为 1 号、3 号;不稳定,煤层 4 层。煤层总厚 度 4.76m,含煤系数 11.8%,可采煤层总厚度 3.93m,可采含煤
4、系数 7.3%。 2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K7砂岩到中间砂岩之间,上距中间砂岩 6.20m左 右,下距 K7砂岩 12.4m左右,其顶板为砂岩、砂质泥岩或泥岩,底板为沥青质泥 岩、粉砂岩等。该层煤厚 3.203.65m,平均厚 3.43m,结构简单,含一层厚 0.35m 左右的泥岩夹矸。其层位稳定,厚度变化不大,由东南向北有变薄的趋势。赋存标 高在 300550m之间,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 据地质报告,2 号煤层精煤可燃基挥发分 14.9217.65%之间,粘结指数 2.2 44, 以贫瘦煤为主, 次为瘦煤。 10 号煤层精煤可燃基挥发分在 14.5416.78%之间, 粘结指数在 0.1
5、10.4 之间,以贫瘦煤为主,次为贫煤。 据勘探资料,区内瓦斯成分主要为 N2-CH4,CO2含量较低,瓦斯绝对涌出量 为 0.28m3/min,相对涌出量为 0.75m3/t,由于区内煤层埋藏深度较大,虽然构造简 单,但沿走向具波状起伏特征,岩层完整性较好,易形成储气环境,使瓦斯在局部 聚集,给煤炭开采带来隐患,应时刻警惕。 由详查报告资料可知, 区内 2 号煤层燃点倾向等级指数T 接近自燃发火级煤 下界,属有可能自燃煤层,10 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矿井涌水量计算结果,矿井达到 90 万 t/a 设计生产能力 时,矿井涌水量为 51m 3/h。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6、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设计内容以矿井开拓方式、采区巷道布置、回采工艺及矿井通风与安全 为主。掌握矿井生产布置的各个环节,树立明确的矿井生产系统全貌。 根据矿井原始资料确定井田境界,计算出矿区面积为 9.53 平方公里,矿 井的工业储量为 84.82M t,矿井的设计可采储量为 58.72M t。矿井设计工作 制度为四六制。矿井生产能力为 90 万 t/a,服务年限为 46.6 年。根据煤层埋 藏深度确定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单水平开拓。主副立井各一个,回风立井布 置一个。工业广场位于公路附近,交通便利,工业广场保护煤柱可以减少许 多,有足够的场地布置主、副井地面生产系统。全井田采用单水平开拓,在 煤层中布置 3 条大巷,分别为运输大巷、轨道大巷、回风大巷。运输大巷和 轨道大巷沿煤层底板布置,回风大巷沿煤层布置在 2 号煤层中。 根据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并根据矿井的具体条件,2 号煤层采煤方法采 用综合机械化一次采全高开采,工作面长 150m,推进长度为 1411m,采煤机型号 为 MG300/730-WD 型的双滚筒采煤机,工作面回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