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 资源ID:1411545       资源大小:86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1、 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 【摘要】【摘要】 建设本集装箱码头工程,符合国务院关于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渤海湾三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2004 年2010 年), 是适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快速增长、提高港口国际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的需要,是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尽快形成我国合理集装箱运 输体系和适应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一体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关键字】【关键字】集装箱 ;码头 ; 布局 ;规划 ; 课程设计要求:通过分析本案例中集装箱码头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国内外集装箱码 头建设情况及发展趋势,对工程总平面布置进行优化研究,力图把集

    2、装箱码头工程设 计成高效、系统最优的高品质岛屿式的国际一流港口。 一、总体指导思想 本集装箱码头工程平面布置在遵循紧凑合理、环保、车流和工艺流程通畅等原则 的前提下,根据本工程建设场区地形、地物的具体情况,应力求最大程度上保留工程 区北侧、东侧既有民用建筑、码头和水利设施,减少动迁量,降低工程建设投资。因 此, 平面布置考虑对应于码头的布置将陆域布置在排水河以南 (并预留其拓宽的需要) 、 南侧山体以北、规划环岛公路以西地域。 在前述码头、陆域大体布置的前提下,综合考虑港区吞吐量需求、公路运输及其 发展需要等因素,提出总平面布置方案如下: 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结合工程区近岸水深条件,将码头尽量

    3、布置在较外海水深 处,减小两端泊位受湾口两侧岬角处复杂的地形和水流的影响,减小水下挖泥及挖泥 对岬角水域环境的影响,减小营运期的码头水深维护;陆域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减 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提高港区今后泊位分码头公司独立经营管理的适应性。 根据测流资料,5 个集装箱泊位顺岸连续布置在海湾-18m 等深线附近,距离湾顶 既有岸堤约 530m,码头前沿线走向为 N15030,岸线总长 1774m,由北向南布置 3 个 70000DWT 和 2 个 100000DWT 泊位; 船舶回旋水域布置在泊位的正前方, 直径为 870m, 泊位区和港池水域设计底标高均为-17.0m,泊位区只有南端局部

    4、水深稍浅,疏浚工程 量约 0.5 万 m3;码头拟采用高桩梁板结构型式,码头面标高为 7.5m,码头和后方陆域 以引桥相通。码头平台(前沿作业)宽度为 55m,采用 30m 跨距的岸桥装卸作业,岸桥 后轨后侧为 21.5m 宽的集装箱船舶舱盖板堆放区。工作船码头及其场区(码头建设期 兼作施工用地)拟改造北侧现有的客货码头区,改造后工作船码头总长 200m。 根据规划和海湾口地形、水深等条件,综合考虑引桥、护岸的建设及形成陆域等 经济因素,陆域布置北起北侧排水河南至南侧山体、东起规划环岛公路西至既有大堤 海侧-2-5m 水深附近拟建的大堤。本工程东西向陆域纵深约 9601100m,陆域南侧 需要

    5、进行部分开山形成较为规整的堆场陆域边界,陆域南北长约 2072m,项目红线占地 总面积约 243 万 m2 (含北侧拟改造的既有码头区, 而不含码头前沿和引桥面积, 下同) 。 陆域堆场和码头以引桥相通,引桥与码头和陆域均为正交相连,长度均为 182m。本工 程陆域范围内大都为盐田、农田或围塘,需要由吹填海砂和南侧开山回填形成,陆域 回填总量约 790 万 m3。陆域布置沿纵深方向大体分为两大区块,较前方 588.4m 范围布 置为堆场堆箱区块,平行于码头方向以道路分隔为 7 个箱区块,后方区块主要布置为 辅助生产、生活区及一些堆箱区。前方堆箱区布置了 17 排重箱箱区和 23 排空箱箱 区。

    6、结合集装箱大门分开布置的方式及其位置(见下一段),后方陆域区块大门以内 布置了停车场、集装箱调箱门区、公路拆装箱库、部分空箱和修箱、机修、污水处理 等辅助生产建筑物,在最南侧山坳处布置了特殊品箱区。本工程堆场重箱区本阶段考 虑采用 23.47m 跨距的轮胎式龙门起重机作业,空箱区采用空箱堆高机作业,特殊品箱 区采用正面吊作业,堆场面积约 111.5 万 m2,在重箱堆场内布置了 4 个前方变配电所。 结合有利地形,在陆域西南角布置了大件箱区、#2 场桥维修车间及其场地。 为使港区集疏运便捷、通畅,减小港区进出口车流的相互影响,拟将集装箱进口 大门和出口大门分别正对堆场第 2、5 条纵向路布置在后方陆域区块内,大门外道路和 环岛公路相接,进而通达跨海大桥。港外集疏运车辆行车路线为环岛公路、进口大门、 港区送(取)箱、出口大门、环岛公路,整个行进车流为逆时针方向,与码头区装卸 车流顺时针方向相协调。集装箱进口大门布置了 12 闸道(含 2 个超高车道),大门前 留有约 21070m 车辆等候进闸的缓冲停车段,车辆进入大门后停在港内停车场内(可 停集装箱拖挂车


    注意事项

    本文(《港航工程与规划》课程设计)为本站会员(课***)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