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设计(论文)题目: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 系 别:_ _ 专 业:_ _ 姓 名:_ 指 导 教 师:_ 辅 导 教 师:_ _ 2 0 1 2 年 1 2 月 1 0 日 课题性质 (打选择) 设计( ) 论文( ) 一、 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 WTO 的日益临近,中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以应对开 放市场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成为理论工作者与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国内关于核心 竞争力概念研究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1、组织能力论(刘世锦、杨建龙) 。他们认为,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 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习竞争力
2、。严 格地说,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将技能、资产和运作机制 有机融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是企业推行内部管理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战略和外部交易性 战略的结果。 2、创新能力论(陈清泰) 。他认为,核心竞争力就是持续创新的能力:即持续开发独 特产品的能力,持续发明专有技术的能力,以及持续创造先进管理和营销手段的能力。他 把创新看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主导产品(服务)看成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这一 定义突出强调了创新在核心竞争力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3、 知识系统观 (王毅等) 。 他们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是蕴藏于企业所涉及的各个层次 (包 括经营环境、企业学科、技术、产品、核心子
3、系统等) ,由能力源和能力构架组成的,能 使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动态发展的知识系统,这一定义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了核心竞 争力的系统性与动态性。 总体而言,国内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初期,主要侧重于回答企业核心 竞争力概念、性质,缺乏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论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学者们从 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出的定义有差别,这是造成目前核心竞争力概念 模糊的主要原因。由于概念界定模糊,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与和应用带来了很大困难;第 二,多数研究主要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性质、培育与管理以及它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缺乏对决定核心竞争力因素的系统阐述,因而使得这一理论缺少
4、可操作性、实践性,无法 有效地指导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所以本文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总结吸收别人成 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核心竞争力概念,拓宽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解,并对影响企业核心 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国外研究现状: 续上页: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论还没有形成系统和严密的体系,实际上 HAMEL 也并没有十分清晰定义核心竞争力,而只是给出了一个描述性概念。尽管有众多 学者在此后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试图进一步清晰、 明确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但竞争力、 资源、能力的定义仍然含混不清总的来说,西方经济学者关于竞争力讨论所涉及的内概括 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竞争力
5、问题的研究对象; 对竞争力及有关竞争力定义的理解; 竞争力的构成因素;竞争力的评价;提升竞争力的途径与措施。国外学者关于企业 核心竞争力理论的重要观点如下:1、整合观。Faulkner、Bowman等人把核心竞争力看作 是组织中积累的学识,特别是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组合多种学识的技能,关注技术 技能,是一种知识的整合,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等特征,强调能力整合,方便交 流,但比较笼统,层次性不强。2、知识观。Leonard Barton、Foss 强调能力的知识特性, 具有明确的知识载体,使公司区别于其它公司并对公司提供竞争优势的一种知识群,是一 种长期形成的独有的行动能力、组织能力。
6、是为客户提供价值的关键所在。关注知识与技 能及管理体系实物系统(技术系统)、价值观和规范,表现为能力的制度化关联性、专有 性、价值持久性等特征,难以定量和深入分析。3、平台观。Mayer 强调核心竞争力是以 产品作为最终表现平台, 通过产品平台与市场相联系的一种职能的集合体, 是产品的基础, 并与企业绩效正相关。它强调产品技术能力,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分销能力和制造能 力;缺点是不全面,对组织文化因素考虑较少。4、组合观。Coombs 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 业能力的一种特定组合,包括技术专长和组织能力,表现为技术性、组织性,是使企业、 市场、 技术发生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的积聚。 以组织能力为载体。 5、 资源观。 Christine Olive, Barney,等人把核心竞争力看作是企业所拥有的资源的组织能力,包括知识、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组织结构。强调异质性资源对企业的独特作用,对资源的整合利用等方面强调 不够,不易分解、可操作性差。6、技术观。Ga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