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面课程设计 1 路面设计 1 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方案一) 1. 1 路面交通等级 公路混凝土路面设计基准期参考值见下表 表 1.1 设计基准期参考值 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基准期(年) 公路技术等级 设计基准期(年) 高速公路 30 二级公路 20 一级公路 30 三、四级公路 20 本路段设计基准期是 20 年。 1. 1.1 标准轴载及轴载当量换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以 100kN 单轴-双轮组荷载为标准轴载。不同轴-轮型和轴 载的作用次数,应按式(1.1)换算为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 16 1 100 n i sii i P NN (1.1) 式中: Ns100KN 的单轴-双轮组标准
2、轴载的作用次数; Pi单轴-单轮、单轴-双轮组、双轴-双轮组或三轴-双轮组轴型i级轴载的总 重(kN); n轴型和轴载级位数; i N 各类轴型i级轴载的作用次数; i 轴-轮型系数。 单轴-双轮组: i =1.0 (1.2) 单轴-单轮组: i =2.22 103;0.43 (1.3) 双轴-双轮组: i =1.07 10;5;0.22 (1.4) 三轴-双轮组: i =2.24 10;8;0.22 (1.5) 轴载当量换算见下表: 表 1.2 轴载当量换算 轴数 总重 Pi(kN) 各级作用次轴-轮型系标准轴载的 路面课程设计 2 数 i N 数 i 作用次数 Ns 跃进 NJ131 后轴
3、 1 38.2 900 1.0 1.8510-4 解放 CA390 后轴 1 70.15 490 1.0 1.69 黄河 JN162 前轴 1 59.50 640 1.0 0.16 后轴 1 115.0 640 1.0 5988.88 东风 XQD5170TGC 后轴 2 75.202 300 3.55 10-6 0.73 解放 CA15 后轴 1 70.38 400 1.0 1.45 总计 5992.91 注:前轴重小于 40kN 不计。 1.1.2 交通调查与轴载分析 设计基准期内混凝土面板临界荷位处所承受的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 可以 通过下式计算确定 = (1+)1 365 (1.
4、6) 式中:标准轴载累计当量作用次数; t设计基准期(年) ;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按表 1.3 选用。 表 1.3 混凝土路面临界荷位处的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 公路等级 纵缝边缘处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收费站 0.170.22 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 行车道宽7m 0.340.39 0.540.62 行车道宽7m 二级公路的设计基准期为 t=20 年, 临界荷载位处的车辆轨迹横向分布系数取 0.54,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为 6%。设计基准期内设计车道标准荷载累计作用次数为: = 5992.91 (1+ 6%)20 1 6% 365 0.54 = 4345 10
5、4 由下表可知此段交通等级为特重交通 表 1.4 公路混凝土路面交通分级 路面课程设计 3 交通等级 特重 重 中等 轻 设计车道标准轴载累计作用 次数Ne ( 104) 2000 1002000 3100 3000 2.2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二级公路一般采用双层式沥青面层,即上面层和下面层。初步拟定 4cm细粒式密级 路面课程设计 11 配沥青混凝土和 8cm 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作为上下面层;30cm 水泥稳定碎石的基 层,以及底基层采用石灰土。 2.3 路面各层材料参数确定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和辟裂强度。各值均取 规范给定范围的中值,该地质自然划分5且土基为中湿状态的砂类土。结果列入表 2.3 即设计资料汇总表。 表 2.3 材料参数设计资料汇总表 材料名称 厚度(cm) 抗压回弹模量(Mpa) 劈裂强度 (Mpa) 20 15 细粒式密级配 沥青混凝土 4 1400 2000 1.4 中粒式密级配 沥青混凝土 8 1200 1800 1.0 水泥稳定碎石 30 1500 1500 0.6 石灰土 待定 550 550 0.2 土基 31 2.3.1 设计指标与极限标准 路面设计弯沉值由下式计算: = 60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