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目录目录 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题目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题目 . 1 第一章第一章 带区地质特征、储量及服务年限带区地质特征、储量及服务年限 2 第一节第一节 带区的地质特征带区的地质特征 2 1 1 矿井基本情况矿井基本情况 2 2 2 设计带区的位置,范围设计带区的位置,范围 4 3 3 设计带区周边煤炭资源情况以及开采情况设计带区周边煤炭资源情况以及开采情况 5 4 4 带区地质构造带区地质构造 5 5 5 开采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层间距开采煤层厚度、煤层倾角、层间距 5 6 6 煤层顶底板特征煤层顶底板特征 5 7 7 设计煤层的基本情况设计煤层的基本情况 . 6
2、第二节第二节 带区的储量及服务年限带区的储量及服务年限 . 7 1 1 带区边界煤柱带区边界煤柱 7 2 2 带区的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带区的地质储量、工业储量、可采储量的计算采储量的计算. 7 3 3 带区服务年限的计算带区服务年限的计算 . 7 4 4 带区采出率的验算带区采出率的验算 . 8 5 5 带区的工作制度带区的工作制度 8 第二章第二章 采矿方法的选择采矿方法的选择. 9 1 1 壁式体系采煤法和柱式体系采煤法的选择壁式体系采煤法和柱式体系采煤法的选择 9 2 2 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向长壁采煤法的选择走向长壁采煤法和倾向长壁采煤法的选择 9 3 3 仰斜、俯斜开采的选择仰斜、
3、俯斜开采的选择 10 第三章第三章 带区巷道布置带区巷道布置 .11 第一节第一节 带区的布置方案带区的布置方案.11 1 1 开拓巷道的布置开拓巷道的布置 .11 2 2 确定巷道布置系统确定巷道布置系统 11 第二节第二节 带区内的划分带区内的划分 . 14 1 1 确定工作面确定工作面长度长度 14 2 2 确定工作面个数确定工作面个数 14 3 3 工作面日生产能力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 14 4 4 确定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确定带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14 第三节第三节 带区的生产系统带区的生产系统 15 1 1 掘进顺序掘进顺序 . 15 2 2 通风系统通
4、风系统 . 15 3 3 运输系统运输系统 . 15 第四章第四章 回采工艺回采工艺 . 16 第一节第一节 回采工艺方式的确定回采工艺方式的确定. 16 1 1 综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合机械化采煤工艺 . 16 2 2 采煤工作面机械设备材料的选择类型特征采煤工作面机械设备材料的选择类型特征 16 3 3 确定工作面各参数确定工作面各参数 . 20 4 4 采煤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方式和采煤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方式和劳动组织劳动组织 20 第二节第二节 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工作面合理长度的验证 . 21 1 1 从煤层地质条件考虑从煤层地质条件考虑 . 21 - 2 - 2 2 从工作面生产能
5、力考虑从工作面生产能力考虑 21 3 3 从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考虑从运输设备及管理水平考虑 . 22 4 4 从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考虑从顶板管理及通风能力考虑 . 22 5 5 从巷道布置考虑从巷道布置考虑 22 6 6 从经济合理方面考虑从经济合理方面考虑 . 22 第五章第五章 带区生产的安全措施带区生产的安全措施 23 1 1 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综合机械化采煤过程中应注意事项 23 2 2 通风安全方面的措施通风安全方面的措施 . 23 3 3 供电方面的安全措施供电方面的安全措施 . 24 4 4 排水方面的安全措施排水方面的安全措施 . 25 5 5 各种防尘的措施各种防
6、尘的措施 26 1 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固体矿床地下开采课程设计题目题目 1、设计采区:铁山南煤矿 112 采区; 2、112 采区设计能力:150 万吨; 3、112 采区标高:-100+40,对应地面标高+300+440m; 4、112 采区尺寸:走向长 1000m左右; 5、煤层名称、厚度、层间距: 2.80 3.30 21 3.00 m m ; m m 02.1 50.18.0 22 ; 21、22 层煤间距均为 5.0m; 6、煤层倾角:21、22 煤层倾角均为 25,平均为 4,容重 1.4t/m3; 7、顶底板岩性:见地质资料; 8、瓦斯、煤尘、自燃性、涌水量:见相关资料。(低瓦斯,煤尘无爆炸危险,不 易自燃) 9、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底板 25m的稳定岩层中。 10、工作面设计煤层:21 煤层 11、设计人:20087262 江君 注:具体地质资料见群共享文件。注:具体地质资料见群共享文件。 2 第一章第一章 带带区地质特征、储量及服务年限区地质特征、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第一节 带带区的地质特征区的地质特征 1 1